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考核说明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考核说明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学校管理心理学考核说明
一、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1.考核对象
学校管理心理(学校管理心理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师范专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育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凡参加该专业学习的人员,均要参加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全国统一考试。
2. 考核
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分为100分,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分2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分80%。总成绩60分为及格。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分。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包括:(1)独立完成文字教材中的练习与思考题;(2)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2—3套综合练习题。各试点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中央电大考试处、师范部备案。中央电大将随时赴试点单位抽查学生的作业情况,一旦发现情况不实,将对试点单位追究责任。
期末考试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80分。如卷面得90分,计入总成绩的分数为72分。
3. 考核依据
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校管理心理课程教学大纲》文字教材《学校管理心理学》(程正方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拟定的, 考试命题以本考核说明为依据。
4.考核要求
学习本课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理解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提高考生自觉运用心理学的规律分析并解决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考试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命题。
识记:指对本课程各章教学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要“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楚的记忆,并能够准确地表述。主要试题形式为:填空、选择、判断。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较系统地领会与认识,“知道为什么”,对有关问题能够进行正确地阐释。主要试题形式为:选择、判断、简答。
应用:指能够结合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知识、理论进行解释、论述和分析。主要试题形式为:论述、案例分析。
5.命题原则
(1)本课
(2)考试命题覆盖本课程教材的1—9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文字教材中的小字多为经典实验介绍,理论的补充及说明,凡正文中未涉及到的小字内容,原则上不列为考试内容。
(3)每份试卷所考的内容,应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80%以上的章节。其中重点章有:第三章,教师积极性的激励;第四章,教师心理与管理;第五章,学校中的群体心理;第六章,学校中的人际关系;第八章,学校领导心理;第九章,学校组织心理。
(4)试卷要含反映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的比例大体是:识记占30%;理解占40%;应用占30%。试题应难易适中,一般来讲,可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所占比例大致为:容易占30%,适中占50%,较难占20%。试题中的学习目标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每个学习目标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在命题中是二者兼顾,统筹安排的。各试题彼此独立,即某试题不可替其它试题作答或暗示其它试题答案线索。
6. 试题类型及结构
本课程考试题型分为六种:(1)填空 、(2)单项选择题、(3)判断题、(4)简答题、(5)论述题、(6)案例分析。每一个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可以用不同的题型来考查,不要单纯地认定某一种题型,要灵活掌握,这一点务必注意。各种题型所占分数比例,大致是:填空20分,单项选择题15分,判断题15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16分,案例分析14分。
7. 考核形式
平时形成性考核的具体要求见第2点“考核方式”。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
8. 答题时限
闭卷考试时限为120分钟。
二、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和研究方法的学习情况。
考核知识点:
1.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和测验法 、实验法)
考核要求:
识记: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
理解: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应用: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和测验法 、实验法)
第二章 个性心理与管理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个性、个性差异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心理测量的主要方法的学习情况。
考核知识点:
1.个性、个性的特点及差异 2. 气质差异与管理 3.性格差异与管理 4.能力差异与管理 5.心理测量及条件
考核要求:
识记: 个性的定义及特点;气质的定义及类型;性格的定义、特征及类型;能力的定义及种类。
理解:个性的结构和特点;气质、性格、能力的差异与管理;性格和气质的关系;性格测量、能力测量的主要方法。
应用:运用个性差异的理论,解决管理实际中的问题。
第三章 教师积极性的激励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教师积极性的心理分析、 教师积极性的激励 、教师挫折心理与管理的学习情况。
考核知识点:
1.需要、动机 2.目标与目标管理 3.激励、激励的方式、激励的理论及其应用 4.挫折、遭受挫折后的反应、自我调节及对挫折的管理
考核要求:
识记:需要、动机、目标、目标管理、激励、强化、挫折等概念。
理解:需要的分类;动机的特征、分类;目标的心理功能;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
应用:需要的管理、动机的激发、目标选择与管理;激励理论与激励方式;心理挫折的原因及表现;心理挫折的防卫机制与对教师挫折心理的管理。
第四章 教师心理与管理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师职业社会化、教师的态度及其改变、教师心理健康的学习情况。
考核知识点:
1.教师职业社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 2.态度、教师的态度及其对工作的影响 3.态度改变的理论和方法及教师态度的改变 4.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
考核要求:
识记:职业社会化;教师生命周期理论;教师成长的心理机制;态度、态度的心理成分、态度的核心和功能;工作的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说服的信息沟通模式;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理解: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说服的各因素如何影响说服的效果;教师压力的来源和过度压力的身心反应。
应用:教师满意度对工作表现的影响;教师如何表达对工作的不满;认知不协调理论及其实践意义;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第五章 学校中的群体心理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群体和群体规范,非正式群体及管理,群体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有效的工作群体的学习情况。
考核知识点:
1.群体和群体规范 2.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及管理 3.群体情境中的社会助长作用、责任分散、去个性化 4.高效率工作群体、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士气
考核要求:
识记:群体、群体规范、从众、服从、社会助长作用、责任分散、去个性化、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士气等概念。
理解:群体和群体规范的功能;发生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的条件;有效工作群体的特征;凝聚力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士气和工作效率的关系。
应用:从众的原因和意义;工作群体有效性的影响因素;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的影响及管理。
第六章 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师生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学习情况。
考核知识点:
1.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2.师生关系及师生关系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 3.学生的竞争、合作与管理 4.教师的竞争、合作与管理
考核要求:
识记:人际关系、人际行为模式、对人的知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型效应、投射效应;自我实现的预言;竞争、合作等概念。
理解:知觉效应及其在管理中的影响;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竞争和合作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应用:对人的知觉效应的管理;竞争、合作与管理;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七章 学生心理与管理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管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群体的心理与管理的学习情况。
考核知识点:
1.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管理 2. 心理健康、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 3.班级群体 、班级群体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班集体的形成及管理
考核要求:
识记:学生年龄特征、心理健康、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标准;班级群体、班集体、纪律等概念。
理解: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班级群体的特征、功能;班级群体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班集体的特点、班集体形成的几个阶段。
应用: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管
第八章 学校领导心理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校领导心理概述, 学校领导的权力、权威与影响力,学校领导行为及学校领导原理、原则,学校领导个体心理与测评,学校领导集体的心理协调的学习情况。
考核知识点:
1.学校领导、学校领导的角色和功能 2.学校领导的权力、权威与影响力的提高 3.学校领导原理、原则 4.学校领导者的个体心理与测评 5.学校领导集体的心理结构及学校领导集体关系的协调
考核要求:
识记:学校领导、学校领导角色、学校领
理解:学校领导者应享有的权力、四分图模型、管理方格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费德勒权变模式。
应用:学校领导者的影响力因素及影响力的提高;影响领导行为的权变因素;学校集体领导的心理协调。
第九章 学校组织心理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校组织心理的基本问题,校园组织文化的建设, 变革与开发的学习情况。
考核知识点:
1.组织、学校组织及其特点 2.校园组织文化的概念和构造 3.组织变革、组织开发及校园危机的管理
考核要求:
识记:组织的概念、学校组织的特点;校园组织文化的概念;变革的过程,校园危机的概念。
理解:校园组织文化的构造;对变革的心理反应。
应用:校园组织发展的方法;校园危机的管理。
三、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试题类型举例:
一、填空
1.人的个性是在人的___________ 和心理基础上形成的,而人的心理基础又是在长期的_____________ 中形成的。
2.态度的三个成分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 双因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莱维特 D.麦克莱兰
2.血压高、心脏病是压力的( )反应。
A.生理反应 B.心理反应 C.行为反应 D.情绪反应
三、判断题
1.气质是人最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
2. 当认知和情感不一致时,情感将决定人的行为。( )
四、简答题
1.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需要的结构。
2.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五、论述题
1.结合工作实践论述竞争与合作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2.结合管理实际论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对领导行为和教师行为有何应用价值与意义。
六、案例分析
某校决定采取“满勤奖”的制度加强管理,出满勤者当月有奖,缺勤一次则全部取消。这一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勤、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病请假两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却被扣发了奖金。李老师经常小病大养,实行“满勤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迟到两次,在他看来这月奖金已经没有了,又何必一定准时来上班呢?
请用一种激励理论对这种激励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
1. 生理基础 社会生活
2. 认知 情感 行为倾向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 A
三、判断题
1. 是 2. 是
四、简答题
简答体不需要对问题展开论述,只需清楚地答出此题的基本要点。
1.此题要求说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需要结构就可以。要点: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照出现的先后从低到高分成: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2.此题要求答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任务的要点:(1)注重心理保健,使中小学生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2)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3)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正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五、论述题
论述题要求对学过的理论展开论述。如果要求联系实际,一定要结合本人和学校工作实践,把它们作为阐述观点的材料。论述要把握要点、清楚简练。观点与材料要统一。
1. 此题首先要求学生简述竞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合作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主要点。然后重点论述在管理实践中如何适当使用竞争与合作。
2.此题首先要求学生清晰简述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实际分析、论述对于不成熟、初步成熟、比较成熟、很成熟的教师分别采取命令式、说服式、参与式、授权式管理方式的实际应用意义。
六、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要求
答题要求:
1. 对引用的激励理论表述要清楚。
2. 用所引用的理论对案例进行恰当的分析。
3. 针对案例提出改进措施。
(责任编辑:刘莹)
原文出处:http://m.39.net/xl/a_1817885.html
以上是关于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考核说明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考核说明;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baik/9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