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这种迷恋,不是真爱

  • 这种,迷恋,不是,真爱,原文,标题,这种,迷恋,
  • 婚恋心理-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4-06-29 18:40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这种迷恋,不是真爱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这种迷恋,不是真爱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这种迷恋,不是真爱

这种迷恋,不是真爱

著名哲学家马丁·布伯认为,关系分两种:我与它,我与你。当我们将一个人当作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时,那么,无论这目标看起来多么崇高、伟大和迷人,这种关系都是“我与它”的关系。在这种关系里,“我”是唯一的主体,而“它”则是“我”为了实现自己目标所需要的客体。或者,用存在主义哲学的话说,我是主体,而对方则成了“他者”。
试想,那个将陪伴你一生的人,将你当作客体,将你当作他者,你愿意吗?
或许,很多人会愿意,因为他们会想,只要和自己钟情的人生活在一起,就足够了。但是,那些有人生智慧的人,会拒绝这样的亲密关系。
也正如此,林徽因最后还是选择了与她青梅竹马的梁思成。甚至,都谈不上选择梁思成,或许林徽因的心中,都未曾因徐志摩的痴恋而动摇过对梁思成的爱。她后来的确动摇过,但不是因为徐志摩,而是因为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

而前文提到的那个女孩则在给痴恋她的男子的信中,诠释了她认为的爱情。她写道:“找一个相守一生的人,未必要完美,甚至未必是至爱,只要同路就好,可以结伴而行,不至一生寂寞,足够了。”

不要以为,这一点很容易做到。实际上,这恰恰是最难的。
因为,这个结伴而行的人,必定要让你感觉到默契,他必须懂你,你也必须懂他,你们两个都愿意相互陪伴,能够相互安慰彼此的脆弱。因为,生命中偶然的因素太多,我们柔弱的心灵很容易受伤,很容易破碎,这个时候,一个优秀的异性未必愿意也未必能安慰你的痛苦,而那个懂你的伴侣,却能做到这一点。

其实,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只是会糊涂,会有意看不清。我们常说,理解万岁,这恰恰是因为理解太难。同时,我们却可以看到,迷恋很容易发生,激情式的爱情似乎无处不在。

究竟哪一个更难得呢?
显然,是理解难得,是找到一个能安慰自己痛苦的结伴而行的伴侣难得。相比之下,迷恋倒容易产生,优秀的异性也很容易碰到。

那么,一个关键问题就产生了:我们为什么那么容易迷恋?

原文出处:https://www.shuolianai.com/thread-25378-1-179.html

以上是关于这种迷恋,不是真爱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这种迷恋,不是真爱;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hunl/27294.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