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热恋期-女人不懂这件事,再爱也过不下去

  • 热恋期,婚姻,恋爱,情感,两性
  • 婚恋心理-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4-09-03 11:40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热恋期-女人不懂这件事,再爱也过不下去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热恋期-女人不懂这件事,再爱也过不下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女人不懂这件事,再爱也过不下去

如果你们是已经度过热恋期的情侣、夫妻,一定也会有这样的感受:

“我们已经不是爱情,是亲情了。他说我真的像***。”

“可能在一起久了,都觉得习惯了在一起。他就没新鲜感了。”

“从以前的刚结婚天天要亲亲抱抱,到现在都是哎、喂这种称呼,而且他看到我都没什么欲望了。”

一段感情中,最可怕的绝对不是吵架,而是你们之间已经丧失了新鲜感,毫无激情可言。

1

小北和男友相爱五年,现在就进入了这样一种“爱情倦怠期”的状态。

在这样的状态中,两个人似乎变了不少,变得没耐心,变得冷漠,变得各种死气沉沉。


以前两个人可以兴冲冲的聊5个小时电话都不带停的,现在电话里才讲了十分钟,就开始没话题了。

以前两个人恨不得每一分每一秒都要黏在一起,现在在一起最常干的一件事,就是相顾无言的低头玩手机。

以前每到周末,两个人就会兴冲冲的开始讨论,去哪儿玩,去吃什么好吃的。

现在已经变得懒得讨论了,因为越来越察觉到对方的勉强和敷衍,慢慢的自己也就没有了热情。

以前但逢吵架,两个人总会你一言我一语,非要争个你对我错才罢休的。


现在完全吵不起来了,因为开始变得越来越懒,懒得说话,懒得争辩,懒得解释,就这么随它去吧。

是不爱了么,小北问过自己,也问过男友。

答案是相同的,还爱,只不过已经不知道该怎么继续爱下去了。

有些人一谈恋爱就是五年、十年,甚至是已经结婚了很多年,已经逐渐地没有了当初怦然心动的恋爱感觉。

有些人是因为恋爱谈久了,却没有等到结婚而分手了,也有一些人是因为结婚了很多年,当初的感情慢慢被生活的琐碎事给消磨掉了。

没有了恋爱的感觉,仿佛只能看着爱情慢慢地消失。



其实,没有了恋爱感觉,不代表你们之间就没有爱了,而是你们把爱埋藏得很深,没有像热恋的时候表现出来,而由此引发出一种“他已经不爱我”的感觉。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困难。

你们的爱情一直都在,只是需要加一点技巧去把它挖掘出来,这样,你们的爱情才能更加稳固。

2

一段感情中,最美好的是浪漫又激情的热恋期,而最难熬的就是厌倦期。

很多恋爱多年最后却分手的情侣、很多结婚多年最后却劳燕分飞的夫妻,几乎都是败给了两个字——“厌倦”。



萍姐和老公结婚已经七年了。

以前常听人说,婚姻都会经历“七年之痒”的考验。

开始萍姐听到这些,都是一笑置之,甚至还一度相信自己会是一个例外。

毕竟一直以来,萍姐和老公一直恩恩爱爱,连旁人看了都非常羡慕。

然而,最近一两年,萍姐却发现,一切似乎在悄悄改变。

和好友聊天的时候,萍姐很无奈地向好友诉苦:

我的婚姻好像真的“七年之痒”了,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我和老公的关系变得没有以前那么亲密了,能说的话好像也越来越少了,基本上除了日常的简单交流,就没有更多的沟通可言了。

记得原先热恋期的时候,两个恨不得天天腻在一起,仿佛总有说不完的话。就算是结婚后好几年,两人也比较亲密,可是现在……

有时候我想着要改变这种状态,试着好好聊聊天什么的,但总是话到嘴边就懒得说了。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在沙发上看电视,我老公拉起我的手说,都说结婚久了,拉着老婆的手,就像左手拉右手。

现在握着你的手好像真的跟握着自己的右手没什么区别了。

我听了也只能叹气,时间带给我们的疲倦感与平淡无味我也无能为力。



夫妻之间不再拥有激情,萍姐和老公两个人都显得有点无奈无措,可能真的是因为结婚久了,彼此之间太熟悉,不再具有新鲜感。

好友告诫萍姐:
”婚姻倦怠期,男人面对平淡甚至冷淡的夫妻生活是最容易出轨的,长久以往的话还会影响到婚姻甚至整个家庭的。“

其实,萍姐又何尝不明白其中的危害性,但是要如何度过婚姻倦怠期,挽救岌岌可危的婚姻,却不知如何去做。

3

婚姻不同于恋爱,柴米油盐的琐事会一天天消磨你们的热情。

如果你不理会,那么感情危机就有可能随时出现。

但如果你足够警惕,只需要一些小小的技巧,加上一些努力,就能够巩固你们的感情,重温往日的甜蜜。






原文出处:https://www.shuolianai.com/thread-50242-1-149.html

以上是关于热恋期-女人不懂这件事,再爱也过不下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热恋期-女人不懂这件事,再爱也过不下去;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hunl/33867.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