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情感-相亲的正确打开方式

  • 情感,两性
  • 婚恋心理-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4-10-12 12:20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情感-相亲的正确打开方式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情感-相亲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相亲的正确打开方式

相亲的正确打开方式

随着年龄的增大,你发现你一来社交圈子小,认识的人不多,平时接触的不是同事就是朋友同学,二来是挑剔,年轻的嫌弃经济达不到理想,经济达到的又嫌弃年纪大或者外貌差,一晃过了适婚年龄而受父母之命去相亲,想找到一个适合又靠谱的女生发现只有相亲了。

据我组织和观摩的很多相亲上面,还真有一些不错的姑娘。因为你爸妈已经帮你筛选过了一遍。相亲的第一次见面是很重要的,直接影响到了后续你们是否能够发展,但很多的兄弟相到了心仪的姑娘不懂得怎么做,总是把握不好哪些行为加分,哪些行为减分的现在你需要做的是,跟着我学,然后漂漂亮亮的在第一次见面,也基本是唯一一次见面,把那个不错的姑娘心给我摘了!


首先,你列出内心最想要的标准。

这样做,会让你占据一定的有利地位,同时能够让你迅速识别女孩子的类型。标准不需要太高,列出核心需求就行。 另外,一定要尽可能的收集有用的信息,你的“标准”会让介绍人更多的去展示目标,省去了频繁发问带来的压迫。准备工作一旦完成,收集到信息,就迅速的给目标做一个分类。


1.剩女型

这类女人大多在25岁以上,一般都比较独立,而且工作能力突出,社会经验充足。之所以叫剩女,原因是她们眼高手低,遇到好的搞不定,遇到一般的看不上,遇到渣的都很高傲。这种女人,多数会注重男人的社会地位以及财富价值。

当你意识到她在相亲时很高傲,你就要对她表现得不屑一顾。能迟到就不要太早到,能斜眼看她就不要正眼看。能活跃气氛就不要拼价值。



2.父母逼迫型

有些家长,在你一步入社会就想着你快快的组织家庭,开始强行你去认识对象。相亲时,需要面临这类情况的女人并不少见。这类女人通常年龄较小,两性经历较少,生活模式单一。此类目标偶尔会有分很高的资源,多数属于自我封闭的类型,所以你可以多开启一些话题,尽量往对方熟悉的领域去带领。比如最开始可以先以平淡的话题随意的互动,之后可以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分享悲催相亲的过程,建立共鸣之后可以开启更多话题。

3.物质型
物质的女人,外形一般来说都不错,多数很虚荣,她们追求较高质量的生活,自己又没有能力承担。但很少有物质的女人能够内外兼修,她们的内心是极度空虚的。在她们的世界里,或许能拿得出手的,就只有从别的男人身上榨取到的LV包包,或者某一样奢侈品。 对待这种物质型的女人,你要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无论她谈论什么,你都不要有太大的情绪波动。让你们有一个缓慢的熟悉过程,只要突破她们物质的外壳,立即推进关系。

分析完了对象下面来说说怎么搞定她们:一、外观的塑造
相亲当中最直观的看到你的优点的就是你外形了,外形好了成功一半。在当地最大的理发店找店长给你剪一个“明天去世界五百强公司面试”的整洁发型。衣服的标准只有两个:合身!干净!
二, 相约见面
见面聊什么不重要,不要去害怕没有话题,不要怕对方不喜欢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以下几点你就赢了。1,端正心态,要明白自己的目的,你不是来取悦于她,不能上来就问她想吃什么,想喝什么,对于你有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你是来发现她,了解她,适不适合。2,保持礼貌,不要问以前的恋爱史过于隐私的问题,更不要说我攒了多少钱这样自吹自擂,去聊你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问你想知道的方面。3,保持眼神接触,用湿润的眼神看着对方的眼睛,或者嘴巴,鼻子之间的区域,不要太多的小动作,放松到打哈欠都没问题。
第三步,保持耐心
相亲结束后,回去以后不要立刻就给对方求加微信,也不要立刻约来吃饭。因为这是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太急的话会给压力对方,会吓跑对方。要让对方等待几天,2到3天保持沉默,第四天,开始,微信加上,开聊。聊什么可以参考我后面的微信聊天相关文章,我会教你怎样能很轻易的和如何你喜欢的女人认识,聊上,让她迅速对你产生好感,并且把她约出来。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这样你们就有一个很好的相亲体验了,而不是你之前的唯唯诺诺,不知所措,浪费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遇到合眼缘的女生又没有后续。只要按照我说的认真执行了,就能选择到自己心仪的姑娘,并且能够给到一个很好的体验给对方,这对于你们的后续是很有帮助的。 必牵手情感导师-史蒂芬

原文出处:https://www.shuolianai.com/thread-37042-1-367.html

以上是关于情感-相亲的正确打开方式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情感-相亲的正确打开方式;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hunl/38203.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