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4•60年代至今,女人选择男人标准的变化

  • •,60年代,至今,女人,选择,男人,标准,的,变化,
  • 婚恋心理-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4-10-22 08:20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4•60年代至今,女人选择男人标准的变化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4•60年代至今,女人选择男人标准的变化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4•60年代至今,女人选择男人标准的变化

460年代至今,女人选择男人标准的变化



女人如何选择男人,是一个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从几千年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60年代人文的觉醒,从社会的变化可以窥探婚恋观的变化,寻一些蛛丝马迹便知现代多元的婚恋观是如何形成的。
六十年代:“英模崇拜”
特定的时代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所以婚恋观也有其特定性。新中国成立之后,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和捍卫祖国尊严的解放军成为了当时女性的偶像。同时,女性在择偶时也非常重视对方的政治出身和家庭成分,一般优先考虑党团员、解放军、政府机关人员等==只要男方的政治条件好,经济、相貌、年龄条件差一点也无妨。当时正值国家的建设事业蓬勃展开,出身好的科技人员和工人、农民也很受女性青睐。
七十年代:政治身份
到了七十年代,女性的择偶标准也有了改变,政治成为唯一的标准。在大中城市,男方的出身必须是“红五类”,最好是工人阶级中的一员;而在农村,男方最好是贫下中农,因为当时人们都以出身于贫下中农尤其是雇农的身份感到自豪。那时女性不太考虑文化和经济条件。
八十年代:知识吃香
到了八十年代,文化步入主流的舞台,女性择偶时也把知识分子摆到了较高的位置,文化因素上升到第一位,经济其次,政治因素被基本忽略。知识分子成为女性择偶的新标准,从某种角度看,知识成为了获取爱情的捷径。1980年上映的《庐山恋》风靡全国,不但反映了当时中国年轻男女追求的浪漫爱情,更是当时社会价值观和女性择偶观一个很好的体现。
九十年代:多元发展
到了九十年代,经济浪潮席卷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个人价值体现方式的多样化。从较早对知识拥有者的崇拜,到对社会开拓者的青睐,体现价值的方式越来越模糊,不过结果却是一样的,即以创造价值的多寡来体现。这种价值又常常表现为直接的经济效益,女性的爱情观和择偶观也开始向这一方面倾斜,不过,那些能够把知识直接转化为财富的人,更容易成为女性爱慕的对象:

原文出处:https://www.shuolianai.com/thread-34031-1-423.html

以上是关于4•60年代至今,女人选择男人标准的变化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4•60年代至今,女人选择男人标准的变化;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hunl/39347.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