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婚姻-婚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到底要不要结婚?

  • 婚姻,爱情,恋爱,情感,两性
  • 婚恋心理-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4-12-14 08:00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婚姻-婚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到底要不要结婚?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婚姻-婚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到底要不要结婚?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婚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到底要不要结婚?





当下这个浮躁的年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恐婚恐育,婚姻似乎已经不是年轻人唯一的选择。



日剧《多谢款待》里面有句台词说道:“婚姻,不就像大米一样吗?



刚收获的新米,怎么煮都是甜甜的,很美味,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大米渐渐变的粗糙干硬。



此时煮饭的方式就会变得很重要,得下更多功夫,要是不下功夫,米饭就会变得很难吃。要是下功夫,又会变得很麻烦。”



婚姻就是这样甜蜜又麻烦的一件事。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当两个人的感情包括了这三种基本成分,沉浸在热恋中的情侣,自然希望能够时时刻刻在一起,每天说着绵绵情话。



想象着双方接受着亲朋好友的祝福,和对方共度余生,而婚姻就是把这样的理想转变为现实的方式。



两个人的婚姻刚开始时,都还沉浸在共同组建家庭的喜悦之中,可谓“有情饮水饱”。



这个时期的男女都希望自己能够带给对方幸福,希望能让对方感受到家庭的美好,给予对方安全感和归属感。



但是他们通常还没有意识到和幸福一起到来的还有责任,以及社会角色的转变。





社会学家李银河说过,很多婚姻幸福的人,不过是提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婚姻。



两个人带着爱情进入了婚姻,从爱里面获得力量去面对琐碎的生活,又在生活中不断强化爱情的存在,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如果说结婚之前是我们的第一次成长,那么婚姻就是每个人的第二次成长。



在婚姻中,我们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亲密关系,如何正确的表达爱以及如何为了家庭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伴侣也是一面镜子,TA让我们在这段亲密关系中看到更真实的自己,不一样的自己和未来可能的自己。



如果说对方为自己而改变了什么,那无形之中自己也在被对方影响和塑造了一个新的自我。








很多人认为,爱情一旦进入婚姻,就会被时光磨掉颜色和棱角,变得索然无味。



杨绛先生曾说过一段话:年轻人对老一辈的婚姻大多理解为凑合与将就,其实我们这代人一旦因为爱情而结婚,就不会舍得将爱情转换为亲情。



为此,我们不惜争吵,打骂,只为留住爱情新鲜的血液。



事实上,一段婚姻,包容和理解不是最大的核心,爱情才是,没有最初的爱情,这样的婚姻又怎么能叫做婚姻呢?




婚姻生活总要相互磨合,如果不能接受对方的不完美,那么这段感情就没有办法继续。



如果在经历了前期的激情和倦怠期后,无法忍受平淡的生活,这样的婚姻也不会长久。



只有共同经历了风雨,找到适合两个人的相处模式,才能携手相伴到老。



这个时期的两个人,能够在双方感觉最舒适的情况下生活,一个人的日子固然很好,但有你更佳。



正是这样平凡又闪闪发光的日子,体现着婚姻的价值。



•END •


原文出处:https://www.shuolianai.com/thread-61715-1-1.html

以上是关于婚姻-婚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到底要不要结婚?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婚姻-婚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到底要不要结婚?;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hunl/45943.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