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无条件的爱”要愿意相信的人才能懂

  • “,无条件的爱,”,要,愿意,相信,的,人,才能,
  • 婚恋心理-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5-01-28 20:20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无条件的爱”要愿意相信的人才能懂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无条件的爱”要愿意相信的人才能懂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无条件的爱”要愿意相信的人才能懂

文丨许皓宜


许皓宜台湾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咨商心理师,专长为心理动力取向心理治疗、情绪与压力心理学以及婚姻与家庭咨询,具有合格的NGH美国国际催眠师证照、美国生涯发展咨询师证照与讲师资格以及台湾辅导与咨商学会认证合格咨商督导资格。曾经历医院和社区等不同场域,在大专院校教学多年,现于台北艺术大学任教,也兼任学生咨商中心主任。著有《与父母和解,疗愈每段关系里的不完美》等书。


感受不到自己,就很難感受到別人;感受不到別人,就很難感受到愛。當我們打從心裡感受不到愛,人生就容易困在黑暗裡──不論我們多努力的想充實自己、想填滿自己所有的時間,還是會感覺到深深的孤單。
生命早期可以填補這種孤單的人是我們的父母,但很可惜的,大部分的時候,我們不相信父母會給我們無條件的愛。所以成年後的我們,無法充分感覺自己的感受,往往是因為我們不相信愛。
感受不到的愛
我在一場講座上遇到一位四十幾歲的男士,這位男士的父親在他國中的時候過世了。但從父親去世那天起,他不曾為父親的死,掉過一滴淚。
「我當時只有想到:家裡沒有人賺錢了,我和媽媽要怎麼辦?除此以外,真的沒有特別難過。」他問我:「老師,我這樣是不是很不孝啊?」
我好奇的問了這位男士對於「眼淚」的想法?他懷抱著「男兒有淚不輕彈」的信念。他有兩個小孩,收入穩定的工作,家庭幸福美滿,只是太太常常向他抱怨,有時覺得和他距離很遠、他不夠愛她。
這位男士告訴我,他感到奇怪,自己每天辛勤工作,薪水全數交給太太處理,每天花時間陪伴小孩,假日再忙也抽時間帶家人出遊。可是,太太還是說:「你很好,可是我感覺不到你的情感。我從沒看過你掉眼淚。」
我邀請這位男士回家後,給自己一個安靜的時間和空間,用「反向方式」來思考,不要再老是問自己:「為什麼父親死了,我不難過?」而是嘗試以最簡單的方式重新啟動情感系統,問問自己,父親過世的這些年來,我過得快樂嗎?
這位男士回家後照做了。在開啟自己的思考後,他寫信給我,說父親過世,他沒有很難過,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從沒有真正感受過父母的愛。
於是,我們開啟了關於「為何感受不到父母愛?」的討論。
療癒關係裡的不完美 首先是我的回應,我稱他為M:
Dear M,我認為,一般來說,會覺得自己從沒真正感受過父母的愛,可能的原因有:第一,父母的愛讓我們覺得是有條件的,所以我們心裡就覺得,這不是「真正的愛」,或者在這種愛裡活得非常辛苦。第二,父母沒有在我們需要的時候提供愛,或者父母提供的是我們不想要、或不需要的愛。

以下是他的回應,他稱我為Hsu:
Dear Hsu,關於第一點,我母親不是可能而已,她是真正有條件的在愛我,所以她不喜歡我哭,哭會打擾她的工作,也打亂我們的作息。關於第二點,我媽是這樣的一個人:如果她知道我喜歡喝啤酒,她可能會幫我準備啤酒,但她準備的時候,都是她剛好可以準備的時候,而不是我剛好想喝的時候。補充第三點,其實我爸也差不多如此,只是我不想說死人的壞話。

男士的回答妙哉。我持續回應:
Dear M,我認為需要澄清的是:第一,所謂「父母有條件的愛」,很多時候出自我們想像,或者我們沒有看到這種「有條件」背後,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本身就有條件限制--那個條件可能是對他自己而設的期待,而不是針對你的。第二,父母會提供我們不想要、或不需要的愛,常常是因為我們也沒有好好表達。補充第三,我覺得其實你非常想你父親。


這一次,我等這位男士回信,等了好幾天。收到他簡短直白的回應:
Dear Hsu,小時候不知道怎麼表達,長大後表達起來很彆扭,認為講了也沒有用。另,我對我爸爸的生氣大於想念。

於是我也很簡單的回:
Dear M,要不要試試看,再說?

幾天後,男人給了我最後一封信:
Dear Hsu,我昨天想喝啤酒,所以我買了去我媽家喝,然後我發現她冰箱裡其實有一箱啤酒。我想,那是為我準備的。另,我昨天去祭拜我爸,告訴他,我很氣他,這麼早就丟下我們母子倆而去。補充第三點,喝完酒後,我抱著我太太哭。

先試試看,再說?
倘若我們心裡存在著被父母「有條件愛著」的感覺,可能與兩個來源有關:第一,我們的父母也相當排拒自己的感受,所以當他們無法接納自己的感受時,就會不知不覺阻擋我們感覺自己的感受;第二,我們認同排拒感受這件事,所以我們不曾好好教育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感受需要被傾聽。於是,這就在我們和父母親之間,形成一種無感的惡性循環。這真的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因為無感,讓我們即使在對方面前,也感受不到彼此。
然而,人與人之間的「無條件的愛」往往是互相的,而且要願意相信的人才能懂。所以,如果我們也同樣感受不到自己的感受、感受不到別人的愛,感受到自己覺得就算說了也沒用……那麼,要不要先簡單的告訴自己那句話:先試試看,再說?

原文出处:https://www.shuolianai.com/thread-13421-1-750.html

以上是关于“无条件的爱”要愿意相信的人才能懂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无条件的爱”要愿意相信的人才能懂;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hunl/51685.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