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仪式性行为”在爱情中很有效

  • “,仪式性行为,”,在,爱情,中,很,有效,原文,
  • 婚恋心理-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5-02-03 08:30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仪式性行为”在爱情中很有效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仪式性行为”在爱情中很有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仪式性行为”在爱情中很有效

问:为什么人们喜欢过节? 为什么失恋就要剪头发? 这些背后的心理意义是什么?
答:这些都是一种仪式性的行为。
什么是仪式?
在这里,我们并不把仪式限制在宗教的范畴。祭天祈祷是仪式,婚丧嫁娶是仪式, 失恋理发还是仪式,生日许愿,纳粹敬礼,刺青纹身,都是仪式,就连买一个新的笔记本用新笔郑重的写下第一行字也能算作是广义的仪式性行为。
仪式是那些,我们不会每天都做的事情。仪式性行为的目的往往超过行为本身。比如买本子写第一行字,目的除了写这行字之外,还有为接下来写这本本子打好标志性的基础。仪式都是被我们赋予了精神意义的。
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我们只是祈祷,我们并不能够真的得到某样东西。仪式行为通常并不能改变人所在的客观环境。
但那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仍旧有那么多的仪式性行为?
答案听上去平淡无奇————因为人需要仪式感。
不同的仪式感作用各不相同,日常生活中大概有以下几类。
1)找回控制感
失恋,尤其是被人甩这件事,是让人觉得很无助的。我们被强大的失控感击中,既留不住离开的人,也管不住自己的心——满满的无能为力感。这个时候我们会有很强的渴望去“做点儿什么”。很多时候这个“什么”就会是剪头发。这种渴望真正的含义是,我们需要感到自己不那么无能为力,要感到自己还能够有一些控制力——头发就是我们能控制的对象,剪头发就能让我们感到我们还能对自己有所掌控。
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办法控制外部世界的时候,就要通过一些仪式性的行为来改变内部世界——情绪与心态。这种非日常的行为,打破了日常的情绪路线,引起了一种不同的感受,对我们有着调节情绪平衡的作用 。
2)自我暗示
暗示,是影响潜意识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暗示可以来自别人,但也可以来自己。买到新本子的时候,第一行总要写的格外整齐,其实是在暗示自己“这本本子我一定可以写的干净漂亮”。失恋剪掉头发,暗示自己过去的感情随着断发也离开了自己。通过一个仪式性行为,我们能保证心理暗示更好的到达我们自身。当然也可以到达他人。让你的另一半为你认真过一个节日,会使你们双方都接受到对方很重要的暗示。
3)宣告与监督
当你某一天忽然没有了齐腰长发,可能很大一部分人都会意识到你决心从过去的感情中走出去(就连那些只是为了剪头发而剪头发的,也要受这样的误解呢)。这就完成了一个对他人的宣告——把看不见的情绪和想法,化作了现实的仪式表达出来。
那么之后,你要是在闺蜜/兄弟面前提到旧情难忘,大家恐怕会说你头发都剪了!这就是外界对你的监督。
4)群体归属感
群体仪式中,人们共同体验一种相似的情感和思维,建立起对方和自己属于一个群体的归属感,从而缓解孤独 。人生而孤独,所以会被群体仪式所感召。双十一剁手,那些参与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凑热闹”的,总觉得自己不参与一下不舒服。这就是因为这是一个群体狂欢(甚至可能是非理性狂欢),你参与其中,你的群体身份就得到了确认。你就能够从这个群体中得到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说双十一买买买,买的都是寂寞,买的都是人生。
5)记忆
仪式性行为还有加深记忆的功能。因为仪式性行为是非日常的,会打破我们日复一日平淡的体验。我们对于特别的事情和感受是比较容易记忆的。所以我们容易记住新年,圣诞节,情人节,而忘记那之前三天我们在做些什么。

原文出处:https://www.shuolianai.com/thread-8840-1-788.html

以上是关于“仪式性行为”在爱情中很有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仪式性行为”在爱情中很有效;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hunl/52381.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