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心理健康-职场三大难题应该如何沟通

  • 心理健康,格雷
  • 职场心理-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3-04-18 00:36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心理健康-职场三大难题应该如何沟通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心理健康-职场三大难题应该如何沟通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职场三大难题应该如何沟通

  在职场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处理就显示出了我们的自身的能力。所以,作为职场中人,这一关是一定要过的。那么,职场中究竟有哪些难题呢?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呢?

  1、"我想加薪"

  即使确实需要、而且也应该涨工资,要求加薪前人们仍

广州心理资讯在哪里好

很容易自我质疑:如果老板认为不值得给自己加薪怎么办?如果老板有一阵子没给人加薪了怎么办?或者,让老板觉得你总爱抱怨又该怎么办?

  畅销书《关键对话:高效沟通的技巧》(Crucial Conversations: Tools for Talking When Stakes Are High)一书的作者约瑟夫?格雷尼指出,争取更好的待遇或者津贴不应该威胁到一个人的工作,但前提是你要采用正确的方法——特别是在得到赏识的时候。

  那么得偿所愿的关键是什么呢?格雷尼的建议是,忠于事实。

  他说:"首先,上网研究一下薪酬情况,弄清楚本地区和自己从事类似工作的人拿多少工资。然后,准备有力的证据来说明为什么你的工作表现值得加薪。"格雷尼还建议,不管做什么,都不要说自己出于个人原因而需要提高工资(无论有多么紧急)。

  他说,为了让公司高层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你要让老板觉得这是他在了解情况后做出的商业决策,而不是在搞慈善捐款。"

  2、"我的业绩考核不公正"

  约瑟夫?格雷尼是一位经理人教练,他所在的领导力开发机构VitalSmarts设在犹他州普罗沃市。他说,如果年终考核没有真正体现出你的出色之处,不要保持沉默。

  即使最善意的领导在提交工作报告前也可能因为过度繁忙而忽略你的工作成绩。或者,他们可能因为某个问题责怪你,但出现这个问题确有理由,而且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补救。

  格雷尼说:"沉默不语的风险可能比有话直说还大。"他指出,如果人事档案中的考评结果为一般(或者更差),那就可能不公正地妨碍你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机会。因此,"你需要冷静地说明",你认为哪些评价或批评并不公允。

  同时,你要请上司详细说明他(她)对你有什么样的要求。格雷尼说,要设法弄清楚上司如何定义出色地完成工作,还要准备好多听

心理资讯内容有哪些

少说。

  他还建议:"你要请对方更频繁地提供反馈,甚至可以每周一次。这样你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作出调整,而且这种调整要远早于你的下次正式考核。"

  3、"有人正在做可疑(或者非法)的事"

  但愿你永远不会碰上伯纳德?麦道夫这样的上司。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公司里出现了不端行为,你能做些什么呢?对老板守口如瓶有可能让你背上和坏人串通一气的罪名,检举揭发则可能让别人认为你"不可共事",这个标签同样可怕。

  格雷尼说,幸运的是,你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工作的情况下发出警告,但你需要像外交官那样行事。

  格雷尼建议:"首先你要说明自己是出于善意,同时强调你考虑的是

心理咨询直播培训资讯报道

老板的最佳利益。

心理咨询师直播间免费资讯

然后解释一下,你认为如果这样的行为继续下去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利影响。"毕竟,

华师心理资讯中心

人们都知道蒙蔽客户、欺骗投资者以及其他不诚信的行为能毁掉一家公司,进而造成数千人瞬间失业。大家应该还记得安然(Enron)事件吧?

  如果上司对你担心的问题不屑一顾("我们一直这么干"),甚至对你表示不满(说声再见,然后起身离开),那就把你发现的问题报告给更高层的管理者。

  格雷尼说:"在这种情况下,找你老板的老板是恰当的做法。不过,这会让你显得不服从直接上司的指挥,所以建议你们三个人面对面地谈一谈。"如果问题似乎一直牵连到公司最高层,那该怎么办?这种情况下,你最好另谋高就。

  对于职场中出现的问题,大家应该学会如何处理。职场中沟通很重更要,大家要掌握一定得沟通技巧和相关的方法,这样才能够让自己在职场中走得更远。另外,在职场中,大家也应该注意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原文出处:http://daxinli.com/zhichang/goutong/xinli-70098.shtml

以上是关于心理健康-职场三大难题应该如何沟通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心理健康-职场三大难题应该如何沟通;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zhic/12337.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