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心理疲劳-警惕职场心理疲劳

  • 心理疲劳,心理健康
  • 职场心理-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3-04-21 01:12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心理疲劳-警惕职场心理疲劳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心理疲劳-警惕职场心理疲劳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警惕职场心理疲劳

据上海向阳生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调查显示,从高管到专业人员、再到体力劳动者中,有68.2%的人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而其中有58.5%的人身上,正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职业人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值得关注的是,心理疲劳会反过来又会影响人们的职业发展,使自身对于工作的认知和评价产生偏差,而

职场新人心理游戏

降低认同感和价值感的体验。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处于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使得目前相当一部分的白领成为了一个高悬于空中的气球,内容过多造成外延紧张。那么,压力过大具体会给人们造成什么影响呢?

什么是职场心理疲劳?

职场心理疲劳主要表现为厌倦工作内容、不愿起床、上班迟到次数增多、处理公务时心情烦躁、注意涣散、思维迟钝、反应迟缓、遗忘率增加。

本公司采用专门的心理学测评工具,对职场白领的心理疲劳程度进行的评估结果显示,职场心理疲劳程度可以达到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竭的程度。其原因在于职业上的压力可以使人处于应激状态,也就是一种调动人内部各系统已达到对于外部刺激迅速反应

职场竞争焦虑心理咨询

的效果,不如应激系统可以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人处于相对亢奋的状态,提高人体免疫。但是长期处于高压下的应激状态会使人的免疫系统和反

职场不服从领导管理的心理

应能力降低,产生疲劳感,也就是“心累”。

对于心累等级较高的员工,除了团体形式的培训之外,往往自己较难在短时期内自信有效拜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通过职业心理咨询师更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来帮助他们摆脱心理疲劳的困境。过度或长期的紧张感会引心理疲劳,它是一种包含身体、情绪、人际等多方面的综合反应。

两种情况易产生心理疲劳及其衍生症状

由于现代商业活动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于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提高,使得员工在太短的时间有太多事情要做,处于担心未来的工作或业绩的考虑,员工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是长时间地工作、不断了解和掌握行业最新动向及成果。但是即便如此,未来职场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对员工造成了压力。

调查还显示,在个人奋斗目标不明确而又遇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出现瓶颈时,甚至会产生不可逆的心理疲劳。其次要培养对所从事的脑力劳动的兴趣。人们对从事感兴趣的事情不易疲倦,而对从事没兴趣的工作易于疲倦;由于当时并不是处于兴趣而选择工作的

职场健康心理

理由势必外化,例如高薪、低竞争的稳定工作环境等。而一旦这些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就失去了工作的兴趣和理由。

打个比方讲,就相当于你的邻居每天半夜唱卡拉ok,你非但不去制止,反而每天给他们10元钱,一个礼拜后当你不再给他们钱时,他们自动闭嘴了。就是因为他们后来知道在夜半歌声时你会给他们钱,慢慢的你给的钱就变成了他们唱歌的理由而不是“兴趣”了,所以在你停止捧场后,他们变失去了“理由”,所以你又可以睡安稳觉了。

女性更容易心理疲劳

本公司实施的EAP(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员工援助项目)中,对320余名高管的

职场新人心理健康

调查显示,由于女性白领压力不比男性小,而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压力却比男性大,女性白领身心更疲劳,面对工作压力,女性白领更容易表现出情绪上的疲劳反应。

另据据美国研究机构调查:每年因员工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而在中国,据业内人士估计:职业压力带给企业的损失每年至少在亿元人民币以上。

原文出处:http://daxinli.com/zhichang/zhiyeguihua/xinli-88465.shtml

以上是关于心理疲劳-警惕职场心理疲劳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心理疲劳-警惕职场心理疲劳;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zhic/12496.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