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心理健康-莫用生气“惩罚”自己

  • 心理健康,生气
  • 职场心理-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4-02-11 05:00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心理健康-莫用生气“惩罚”自己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心理健康-莫用生气“惩罚”自己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莫用生气“惩罚”自己

莫用生气“惩罚”自己生活不可能平静如水,人生也不会事事如意,人的感情出现某些波动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有些人往往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便火冒

心理评测及筛查资讯

三丈,怒不可遏,结果非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伤了感情,

展开心理资讯

弄僵关系,使原本已不如意的事更加雪上加霜。与此同时,生气产生的不良情绪还会严重

团体心理谘商资讯网

损害身心健康,正如德国学者康德所言: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中国传统医学也认为生气有损健康。《淮南子·本经》上讲:“人之性,有侵犯则怒,怒则血

宁波心理资讯

充,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发怒则有所释憾矣!”这里所说的释憾,也就是损性亏本的征兆。《黄帝内经》也明言告诫:“怒伤肝。”肝在生理功能上的作用举足轻重,不仅能分泌胆汁,调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

心理学资讯类app

新陈代谢,而且有解毒造血和凝血的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生气对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研究生气对人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只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结果发现:即使同一个人,当他心平气和时,所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澄清透明,一无杂色;悲痛时的“气水”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淡绿色沉淀;生气时则有紫色沉淀。爱尔马把人生气时的“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不料只过了几分钟,大白鼠就死了。这位专家进而分析:如果一个人生气10分钟,其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人生气时,很难保持心理平衡,同时体内还会分泌出带有毒素的物质,对健康十分不利。既然生气有损健康,我们就应该学着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不生气。碰上了不愉快的事,首先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己给自己“消气”;确实遇到烦心的事,也要“戒”字当先,戒除恼怒,不生气,是最好的心理措施,可以防患于未然。当然,这不是简单下个决心就能办到的事情,其中还有道德修养和陶冶情操的问题。古人把“责己严,待人宽”,“温、良、恭、俭、让”,视为人际交往的准则,人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动肝火。遇事冷静、待人宽厚并能适当克制自己的情绪,这实际上体现着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养身当以戒恼怒为本。要养怡身心,就要下功夫修练品行,学会宽厚待人,谦逊处世。要做到不生气、少生气,就要思想开朗,心胸开阔,宽宏大量。凡事应该想得远点,想得通点,想得开点,不要对一些细枝末叶的区区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心理容量要大些,能让时则不妨让一让,“退一步”并非意味着“懦弱”,也许反倒是化解矛盾的良策,或许还会由此冷释前嫌,换得云消雾散、海阔天空。要养怡身心,就一定要学会息怒,善于控制和调理自己的情绪,把“生气”这种不良情绪消灭在萌芽状态。万万不可认为生气是“正直”、“坦率”的表现,或是值得炫耀的“豪放”性格。若是毫无约束地放纵自己,任性格放荡不羁,动辄生气、发火,则是于人无益、对己无利,既伤害了别人,也“惩罚”了自己,实在不足取。

原文出处:http://daxinli.com/zhichang/jianya/xinli-97250.shtml

以上是关于心理健康-莫用生气“惩罚”自己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心理健康-莫用生气“惩罚”自己;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zhic/19050.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