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白领-白领丽人必知的心理保健术

  • 白领,心理健康
  • 职场心理-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4-04-04 07:20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白领-白领丽人必知的心理保健术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白领-白领丽人必知的心理保健术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白领丽人必知的心理保健术

  随着现代都市人群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白领一族都常常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尤其是白领丽人们,不仅仅要面对种种职场压力,还要保持自己的丽人形象,压力山大都不足以形容。那么白领丽人想要从容应对就需要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心理学家推荐的以下五种白领丽人必知的心理保健术就是相当不错的应对方法。

  一、友善术

  美国著名精神病专家雷斯福·威廉斯研究发现,易生气和易妒嫉的女性比性格沉稳冷静、信任他人的女性死亡的可能性要高出4倍,由此而引出对同伴不友善女性更易早卒的结论。这是因为,友善的心态能使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处于最佳状态,可促进体内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类和酰胆碱等,而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肌体的控病能力。而不友善的女性往往怨天忧人,动辄怒气中烧,从而引起肾腺素等应激激素大量释放,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肌肉发紧,导致不良情绪加剧,造成心

心理资讯 厦门

理、行为的

心理课程资讯

恶性循环。因此,提倡友善的处世方法,是现代白领丽人尤为要注重的。

  二、宽心术

  即通过营造有利自己宽松工作与生活的环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心情舒畅的状态,以达到健康益寿

心理资讯网站

之目的。如果一个人的价值错位、名利熏心、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整天过的是消沉

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资讯

、灰暗、呆板、枯燥的生活,所看到的社会都是阴暗和肮脏,久而久之,这个人就会丧失对生活的审美观,心里便会充满黑暗、仇恨、嫉妒和不满。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其生活氛围都不可能和谐、宽松。为此,白领丽人要做一个有正确价值观的女人,就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心胸豁达,淡于名利,对周围的人宽宏大度。没有危机,少了是非,她周围的生活气氛便始终会是和谐、宽松的。

  三、戒逸术

  好逸恶劳是一种不良的生活方式,祖国医学认为“饥、饱、劳、逸”四者致病。随着生活的安定和富裕,人们的饮食起居比过去有很大改善,吃讲营养,住讲舒适、行即坐车、膏粱厚味、安逸少动常导致“逸病”的发生。患逸病的人,大多“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百无聊赖,起居无常,不是发懒贪睡,就是闲坐不动。民间谚语所说:“坐了等瞌睡,睡了等病来。”而白领丽人逸病的防治则在于勤勉、多劳,重要的是要克服意志消沉、不求上进的消极情绪。应根据自身条件,选学一二门艺术,每日安排一些家务和体育锻炼,促进健康。

  四、敬业术

  有关专家认为,敬业是白领丽人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在工作上具体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1)乐于工作,并能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2)能在工作中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且乐于与人交往,对人的态度是正面的态度多于反面态度;(3)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适当的了解,并乐观积极,愿意努力发掘其身心智潜能,对于无法救补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过于自卑;(4)对工作中的问题,能用实效之法谋求解决。

  五、安详术

  白领丽人生理现象,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白领丽人不如白领男士胸襟开阔,且多疑善感、郁闷不舒、急躁易怒,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缺少安详。尤其是在临行经之前和更年期的白领丽人,表现更为突出。这些虽是生活变化引起的神志异常,但若不加强自身修养,则将对白领

长沙心理咨询师直播资讯

丽人的健康构成影响,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其养生的方法,主要是安定情绪,保持思想清净,不贪欲妄求,精神内守而不耗散,这样的话,病即无从可来。此外,对于地位能随遇而安,不羡慕地位高的人,没有嫉妒心和高傲心,这样才合于养生之道。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安详的情况下,能使免疫功能增强,代谢旺盛,气血和畅,从而调整气血阴阳,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

  白领丽人面对越来越多的职场压力,又有着不比男性的生理现象,的确是很容易催人老。但这绝不是丽人们想要的结果,也不是无法选择的唯一结果。白领丽人只要自己保持心理年轻,学会运用各种心理保健术,就能够让自己的心理更健康,生活也就更青春。

原文出处:http://daxinli.com/zhichang/jianya/xinli-66402.shtml

以上是关于白领-白领丽人必知的心理保健术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白领-白领丽人必知的心理保健术;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zhic/21667.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