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情感困扰的案例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一则情感困扰的案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一则情感困扰的案例
摘要:来访者由于个人感情的问题导致长期的情绪困扰,加上最近一次大
求助者基本资料
姓名:田天 性别:女 年龄:16.5岁 职务:高三学生
主要家庭成员:父母、妹妹 陈述者:本人 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水平
父母职业:父亲私企,母亲教师
咨询日期:2004年9月15日 咨询地点:学校咨询室
外在表现及精神状况
求助者衣着整洁,面色阴沉、情绪低落(几乎要哭的边缘)。脸上长满了青春痘,腼腆、内向、紧张、焦虑。睡眠质量不佳,白天精力不集中。说话的声音非常小,在一米左右的咨询空间里几乎要竖起耳朵来听,双手不知该往哪里放,一会交叉,一会托着下巴,一会放腿上。咨询的绝大部分时间两眼盯着茶几上的花,几乎没有抬起头来看咨询师。说话声音小,语速较慢,几乎是边说边哭,但思路清晰,自知力完整。
来访原因
直接原因:在近期的一次全市高三统考中成绩非常槽糕,是进入高中以来最低的一次,无论从成绩还是排名都是“这一生中最丢人的一回”。成绩下发的当天,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感觉好了些,这几天又出现情绪低落,入睡困难,注意力无法集中,不能安心学习等情况。
主要原因:感情问题
核心原因:个人认知偏差导致的社会支持系统缺失。
求助者主述
个人生活史及当前状况自己是一名高三实验班的学生,还有一个双胞胎妹妹在普通班。在家里父亲说一不二,母亲性情温和且爱唠叨。自幼父母对子女管教严格,父亲经常说:“别到处乱跑,要玩你姊妹俩在家里就行了,别与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被教育好好学习,小的时候做错事有几次遭父亲训斥。小学到初中与妹妹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偶然的原因妹妹没有进入实验班,进入了同校的普通班。自认为从小长的非常漂亮,上初中时脸上开始长青春痘,开始只是觉得非常别扭。有一天母亲说了一句“哎,这女孩子脸上一长痘痘就变丑喽!”这句话让她刻骨铭心,就觉得自己真的变丑了,周围的人也拿异样的眼光看自己,于是变的更加内向,不愿与人交往,自卑的情绪与日俱增,尤其是进入高中的这个实验班,看到周围强手如林,八仙过海各有神通,自己由一名佼佼者变成普通百姓,学习成绩不再像原来那样出类拔萃,只能维持25名左右。自幼给人的感觉比较文静、听话,不与别人争斗,有了委屈只与妹妹交流或者深藏内心,自我“消化”。同学们都觉得她很文静,像波澜不起的水面,其实内心非常脆弱与敏感,例如老师和同学不经意的一些话:“这个题目这么容易”、“这道题你又错了”等都会使她的内心产生极大波动。平时自己感觉非常压抑和苦闷,却找不到宣泄的突破口,总是生闷气,“心里堵得慌”。与同学很少有交往活动,人际关系也不太好,更不要说有什么知心的朋友,心里难过的时候只有限地给妹妹谈,所以经常感到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高三以来,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更加让人觉得压抑、无法承受。
高一的时候,对班内一男生产生好感,但只是在内心深处爱慕,一直没敢与之对视,更不要说实际
测验结果
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总粗分为53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总粗分为51分。
评估与诊断
一、初步诊断
1. 情绪困扰(抑郁与焦虑交替)
2. 由于认知偏差导致的社会适应不良
二、因素分析
1.由于父母管教严格,尤其是父亲,不让其与其他同学来往,对学习要求高,限制人际交往,加上脸上起青春痘受到母亲的暗示,变得自卑起来。早期父亲的严格教育:一个女孩家要懂得自重,不能与人太随便,更不能遇男同学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要做个正经的人。内倾的性格加上父亲的“教导”使得她失去了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人际交往能力没有培养起来,生活在封闭的状态,生活在自我当中。不愿与周围的人交往,感到与人家没有共同语言,在一起不知道说些什么好。觉得周围的同学经常开玩笑,彼此起绰号是最让自己受不了的。因为给同学起绰号是非常不好的品行,尤其是有的同学拿着这些来调节学习生活节奏。于是,生活中没有朋友,人际关系不和谐,加上闭锁的作用,不愿与父母交流。遇事总是自己“消化”,精力内耗严重,内心容易波动,社会支持系统缺失,紧张而又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因得不到合理宣泄而产生问题。
2.社会文化因素她所在的学校是全省知名度很高的一所重点高中,优秀的学生比比皆是,学习竞争氛围浓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健康状况与治疗史: 无异常疾病史
咨询方案
压力大部分是由生活事件引起的。对于高三学生而言,最大的生活事件莫过于单调、枯燥而持久的学习
咨询目的:协助求助者达到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
咨询目标:使不良情绪得到宣泄,调整自我人际关系,进而发展健全的自我,投身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咨询手段: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生活实践锻炼法)
咨询阶段:第一阶段:通过认知疗法和积极关注,使其认识到问题最终是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没有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产生的消极情绪无法及时排解和宣泄。如针对她感觉那个男生老是在后面看自己,顺势消除其自卑,让她看到并不至于因长了青春痘而丑的没法看,失去吸引力,重新评价自己,树立信心。调整人际关系,改变不良社会认知(如来自父亲的严格训导,同学之间要一板一眼,不能开玩笑,不能起绰号等),取得良好的社会支持,身边有个知心朋友,以便能随时化解自己的消极情绪。第二阶段:生活实践锻炼法,鼓励求助者尝试着从学会微笑出发与同学主动交往,在交往中体验与人交流带来的积极情绪,调整自我。如,从宿舍到教室,等着与其他同学一起走,吃饭、回宿舍也是如此,一点一点地与同学靠近,逐渐改变自己封闭的生活方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与他人融为一体。第三阶段:巩固。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实践,感觉有必要的话,找个合适的时间将个人的体验与问题与咨询师做进一步的交流,以便纠正提高。
效果初评
这几天里一个较大的变化就是发现她由原来的独来独往变成与另外一个女生一起出入,脸上不时流露着愉悦的笑容。
个人感受
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案例。但是本人与求助者之间存在双重关系即师生关系和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系,在学校内主要的还是第一种。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是传授知识的人,又是管理学生的人,对于老师相比求助者对于咨询师,学生总要有较强的戒备,得不到充分的尊重、理解、关怀与温暖,学生一般不会直接把内心真实的体验和真实的问题讲出来,所以,这种特殊的咨询一开始学生讲的基本都是表面问题,都是果,对教师也是一种试探。如果学生通过教师对其表面问题的辅导比较满意,满足了自己被尊重、被理解的需要,那么,往往就是在教师看来咨询就要结束的时候,学生要口吐真言了,“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所以,学校咨询有其特殊性。作为一名老师兼咨询师的角色,要给予学生无条件的尊重与理解,而不是整日在学
原文出处:http://daxinli.com/zhichang/renjiguanxi/xinli-80274.shtml
以上是关于一则情感困扰的案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一则情感困扰的案例;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zhic/22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