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救灾”需更及时更持久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心理救灾”需更及时更持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心理救灾”需更及时更持久
芦山地震中,5岁小女孩程筱被废墟掩
灾难对个体的最大冲击,除了肉体的伤害,还有精神上的摧残。正因如此,在灾难过后如何帮助受灾群众在身心上同时恢复,“心理救灾”成为灾后救援和重建重要的课题。
4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看望慰问地震灾区群众时,特别叮嘱“注意进行心理疏导”。而据《羊城晚报》的报道,在芦山地震发生后一小时,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就启动了应急预案,随后两名工作人员于4月22日进入芦山县。而在地震当日,一支来自成都的心理救援小组就已经赶到芦山县,开展灾后心理评估、心
相比汶川地震一周后心理工作者才开始进入灾区,此次各界对震后心理干预的认识已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在大批心理治疗专家即将进入灾区的时候,公众更希望的是,在心灵废墟上,能重建一个长期不倒的“抗震屋”。
据报告显示,美国“9·11”、洪水、飓风等灾难发生3年或5年后,仍然会出现心理问题。同样,汶川震后也有关于自杀的新闻出现。
《中国青年报》曾用“哄地来了,倏地走了”来描述当年汶川地震后灾区心理援助者的状态。
可以看出,心理上的援助需要持续支持,不该再现之前出现过的“暂时热闹”
美国政府针对在“9·11”恐怖袭击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公民制订了长达20年的救助计划,这对于四川芦山地震的心理干预同样具有参考意义。
生命的救援和物质的救助正迅速而有效地展开,而心灵
原文出处:http://daxinli.com/news/xinlikuaixun/xinli-64002.shtml
以上是关于“心理救灾”需更及时更持久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心理救灾”需更及时更持久;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zix/10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