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失联客机家属心理干预需要因人而异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心理干预-失联客机家属心理干预需要因人而异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失联客机家属心理干预需要因人而异
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宣布失联的MH370航班失事,无人生还。这一消息再次给等待多日的MH370航班家属以精神打击,数名家属在听闻消息后晕倒,有的甚至突发心脏病被紧急送医。
马航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在关注航班去向的同时,也关心着家属们的精神状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专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家属们表现出来的哀伤反应大部分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对一些重点人群需要进行系统的个体性干预治疗,不能对所有人都进行强行心理介
心理研究所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研究员祝卓宏注意到,马航家属基本表现出3种不同的反应:愤怒、哀伤、晕倒。“这是人们遇到比较大的打击后常见的3种反应,针对这3种反应有3种心理干预的策略。”
祝卓宏表示,对于愤怒的家属,政府要进一步向马来西亚政府施压,敦促其拿出确凿的证据与信息
“这些都需要政府或者相关机构拨付专项资金,并且需要一批社会义工解决家属们的后顾之忧,相关部门要跟家属委员会合作,让家属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祝卓宏告诉《中国科学报》。
心理研究所所长助理、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刘正奎则表示,灾难的心理干预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根据
“从心理学上讲,亲人离世会给家属带来约半年的哀伤时间,他们会有严重的丧失感,这是正常的反应。”刘正奎告诉《中国科学报》,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尽量使其自行恢复,还要给予一些社会支持,包括倾听对逝者的怀念等。
“对于本来心理状态良好的家属,一般不需要强行心理介入;对于以前有过创伤经历以及半年后还不能恢复的高风险人群,要对其进行有重点的、系统性的干预治疗。”刘正奎表示,“并不需要对每名家属都进行强行心理干预,有时介入了反而会不好。”
刘正奎告诉记者,此次失事的航班上有一名心理研究所的在职研究生及其家人
对于社会公众在马航事件后产生的“信息焦虑症”(即每天甚至时刻关注马航的相关信息与进展而产生的焦虑表现)与飞行恐惧症,专家建议公众不要把这两种表现看成是心理疾病,要以平常心看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恐惧飞行的人要衡量一下自己的反应强度,反应轻者登机后可以通过看书、听音乐、与同行者交流转移注意力,降低对灾难风险的过高恐惧;对在飞机上会产生惊恐发作的重反应人群应该进行专业的治疗与疏导。”祝卓宏表示。
原文出处:http://daxinli.com/news/xinlikuaixun/xinli-63943.shtml
以上是关于心理干预-失联客机家属心理干预需要因人而异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心理干预-失联客机家属心理干预需要因人而异;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zix/10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