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社会万象-34岁女白领患上“微笑抑郁症” 儿子称其为演员

  • 社会万象
  • 心理资讯-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3-02-27 00:18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社会万象-34岁女白领患上“微笑抑郁症” 儿子称其为演员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社会万象-34岁女白领患上“微笑抑郁症” 儿子称其为演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34岁女白领患上“微笑抑郁症” 儿子称其为演员

  昨日上午,34岁的程薇(化名)对着镜

心理学自媒体创业资讯

子努力地挤出微笑。最近半年来,升了职的她,觉得回家后微笑越来越难,“但如果你是我的客户,我能很快很专业地对着你笑。”

  从事房地产销售工作8年,程薇说,进入办公环境,她能自动面带笑容,但回家后就再也笑不出来,在儿子眼里,自己甚至成了“演员”。在西南医院心理门诊,专家诊断后表示,程薇患上了微笑抑郁症。 >>>不真心的微笑易致抑郁症

  上班时她对谁都微笑

  8年前,原本学法律专业的程薇转行做起了房地产销售,从一名普通的售楼小姐开始,做到了现在的销售主管。程薇说,一路走来,有多不容易只有自己知道,最最基本的便是,随时都得挂上一张笑脸,而且对谁都要笑得出来。

  “我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客户,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无论自己心情多不好,脸上都得带着笑容,时间久了也就慢慢成了习惯。”程薇说,有时遇上

游戏充值后悔心理资讯

不可理喻的客户,对方甚至会破口大骂,但看着自己身上的职业装,就得提醒自己必须专业,“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不想砸了饭碗就得笑着,哪怕转个背你就得哭。”

  程薇说,在职场,笑容显得很微妙,除了对客人需要保持专业的微笑外,同事之间的相处,微笑也成了必需品。8年下来,自己每天笑眯眯地上班,面对领导笑,对着客户笑,面对下属时也尽量保持微笑,“有时候,我会负责教新来的员工,如何专业地微笑服务,笑得热情、自然,给人亲近的感觉,实际上我却觉得笑得很累。”

  下班后自动成苦瓜脸

  在单位笑容可掬

心理疏导资讯

,但办公室房门一关或是回家后,程薇觉得自己就完全变了样,那张可人的笑脸会自动变成苦瓜脸。

  “在外面越是笑得开心,越是笑得专业,我会觉得自己活得越假,面对家人时脾气也越来越暴躁。”程薇说,有时回到

福州心理资讯价格

家中后,自己会难以控制地把长期压抑的情绪发泄在丈夫身上,甚至出现争吵、摔盘子、砸电话的行为,“我自己也发现很少对家人笑,因为在外面我已经笑得很累了。”

 

国外权威的心理资讯

 让程薇意识到自己可能出现了问题是儿子的一句话。国庆节前,公司组织聚会,要求带上家属,当晚程薇带着老公和儿子盛装出席。席间,同事逐一前来敬酒,程薇也举着酒杯笑着回敬。当晚,一家人开车回家时,坐在后排的儿子突然冲着她说了句至今让她都觉得很尴尬的话:“妈妈,你好像个演员哟,在外边就换了一张脸。”

  当晚,儿子的话让程薇很难受,她觉得自己就像个活脱脱的“双面胶”。

  相关故事

  他总是微笑面对客户,女友却说他太社会

  今年25岁的王强,是一名家装设计师。每当接到任务时,他总是拿着设计图满面笑容地面对客户,并谨慎地保持眼神交流,以表现对对方的尊重。王强说,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的工作方式,更觉得是一种职业习惯,对彼此的尊重。

  但有时在工作环境中笑得多了、笑得太职业了,回到家后,还是想做回真实的自己。

  “我女朋友是大学时的同学,现在在国企上班,她就很不理解我这种状态。”王强说,“我每天带着微笑去见客户,其实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工作价值。但女友却觉得我变得越来越社会了。”

  她微笑婉拒顾客,竟被投诉:她嘲笑我

  袁余在渝北一品牌汽车销售店工作,27岁的她有一张招牌式的笑脸。小袁自己也觉得,微笑是一种职业态度。但在最近,小袁却有点笑不起来了。

  原来,在国庆节期间,小袁所在的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的购车送礼活动,而她负责在售车现场向顾客解释如何换取礼物的工作。当天,有位李先生买了一辆10万元左右的轿车,当小袁向他解释了如何领取礼物时,李先生一再地询问是否可以“多拿点”,小袁面带微笑地婉言拒绝。让人没想到的是,几分钟后,李先生以“那张脸一直在嘲笑自己买的车太低端”为由,把小袁告到了公司主管处。

原文出处:http://daxinli.com/news/xinlikuaixun/xinli-64259.shtml

以上是关于社会万象-34岁女白领患上“微笑抑郁症” 儿子称其为演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社会万象-34岁女白领患上“微笑抑郁症” 儿子称其为演员;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zix/9833.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