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学校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一、 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分析(1)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对教师不适合。
(2)其主要理由:不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
(3)激励教师应关注教师对职业成就的需要,也就是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本身,而出全勤的教师并不能说明教学工作就是优秀,激励方式要适合教师工作的性质。
(4)本案例是实际应用型的案例,分析思路可以是开放性的。以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等)或学校组织特点等分析都是可以的。但以上的答题要点要包括进去。
二、报载:“欧盟委员会200
你认为这种做法会有效吗?其心理依据是什么?
分析
(1)欧盟对于烟草的警示做法会有效的。
(2)其心理依据主要是:关于态度
(3)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在烟盒的重要位置明确标明吸烟的危害,就是引起吸烟者认知上的注意,使其认知与以前的认知及行为产生不协调。这样就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改变原有态度。不去吸烟或减少吸烟,使其认知与行为协调。二是不改变态度。但是为吸烟的行为寻找一种辩护理由。
(责任编辑:刘莹)
原文出处:http://m.39.net/xl/a_1817878.html
以上是关于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baik/9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