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断奶的大学毕业生怎么找工作?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不愿断奶的大学毕业生怎么找工作?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不愿断奶的大学毕业生怎么找工作?
离校几个月了,但是现在仍有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现今的教育制度,培养了很多除了学习别的什么都不会的人。心理学专业人士称这种人为“智力高超、心灵残疾”。也许下面的案例,对孩子和家长都有借鉴意义。
■事件记录
李同学是一名刚走出校门的本科毕业生,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对此,他自己的评价是:“我太笨,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尤其是不会人际交往与生活自理,单位不要我也是看到我高分低能吧。”李同学的父母是农村人,全家人以前一直指望着李同学考上大学能光宗耀祖,现在看到高昂的助学贷款还贷负担、无望的工作前景,也很失望。李同学不明白,大家都是应试教育一步步过来的,怎么偏偏自己就这么倒霉?
■咨询过程
(已经到了初冬,窗外北风扫落叶的场景经常让人感叹。一天下午,一阵低低的敲门声响起来,进来的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穿着休闲装,上衣背后艺术性地背了一个帽子,看起来还比较洒脱。)
医生(微笑着):“你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助吗?”
李同学(看看医生低下头):“我是应届毕业生,可是直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
医生:“那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他继续低着头,口腔在蠕动,原来是含着口香糖。)
李同学:“我太笨,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尤其是不会人际交往与生活自理,单位不要我也是看到我高分低能吧。”
(看来他对自己了解得还很清楚,而且并不惧怕当着医生说自己的缺点。看来他还是比较接纳自己的!这也是当代年轻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非道德化”,对自己比较好,行为比较随意,有一种能含着口香糖考试的劲儿。)
医生(微笑着):“那你看,你很清楚你的问题,那你愿意改进你的状况吗?”
李同学(看看医生):“当然愿意,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改。”
(其实,以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认识能力,医生觉得他并不是不知道怎么改。医生感觉他好像是随遇而安,并不是真的想有改变,因为改变是痛苦的,在他的内心也许不改变才安全。)
医生:“我感到你好像想让别人代替你来使你进步,而进步的战果则属于你?”
李同学(看看医生,又低下头):“嗯。”
(看来他还
医生:“那你能谈一谈你的大学生活吗?”
李同学(笑得像个孩子):“我的大学生活是奶瓶式生活。由于我在本地上大学,整个大学都没住校,而是住在家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操心,上大学期间我是混日子过来的,没想到毕业了却找不到工作。我父母也为我的工作操碎了心,但他们也没有多少社会关系,帮不了我。所以就这样呗,毕业了却还找不到工作,还在吃奶,都快成啃老族了!”
(他说完,开心地笑着,好像在嘲笑自己,又在这种嘲笑中获得某些乐趣。
看来,他的问题是过度娇惯的家庭环境和过去应试教育的学习方式共同造成的,这些情况导致他成了智力高超而心灵残疾的人,满载了大人的希望,到最后却什么也干不了。医生觉得他的情况需要激发他的成长动机。想到这里医生很奇怪,既然他不想成长,来找医生做什么?医生打算从这里入手。)
医生:“那你为什么要来做咨询?”
李同学(又笑了):“不是我要来,是妈妈非要我来,她说我有心理问题。我一想,我的确有心理问题,就来了。”
(他说完,咯咯地笑得很开心。)
医生(也笑着):“那你说你的心理问题在哪里呢?”
李同学(第一次郑重地):“我的心理问题就是我无法断奶!”
(好聪明的孩子!能够运用这么复杂的象征!其实这就是他成长的潜力呀,只不过,他现在躺在老人的怀抱里很舒服,还不想离开这个怀抱,宁愿“啃老”也不愿意长大。)
医生:“有一句歌词,‘我不想我不想长大’,你听过吗?”
李同学(点头):“当然听过!我也不想长大。医生,我现在想去考研。”
(医生知道,考研对于他是一种逃避,是把现在无所事事的状态推后几年发生,先不解决自己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是拖延时日。等他研究生毕了业
医生:“唉,你的问题好像就像你手里这个‘奶瓶’一样?”
(医生注意到他在拿着一个“奶瓶式水瓶”来喝水。)
李同学(笑了):“是呀,我也这么想,但是爸爸妈妈总不让我独立,怕我出错或者发生危险。”
医生:“你已经年满十八岁了,你的爸爸妈妈已经不能阻止你去独立。我倒是觉得你自己好像也挺不想独立的。”
李同学(正色地):“我也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可我却还总在等待。”
医生:“你在等待爸爸妈妈和周围环境先发生改变。”
李同学(点头):“是啊。”
医生:“其实你父母未必不想让你独立,是你更想要依靠他们,从而使他们觉得你离不开他们,继而继续照料你的生活。如果你先发生改变,相信你父母会很高兴的。”
(李同学陷入了沉思,医生没有打断他,这段沉默的时间可能正是他突破自己的绝好时机。果然,过了一会儿,他有感悟了。)
李同学:“我试试吧,医生,你今天一直在把我推出去。”
医生:“好像医生不像你父母那样允许你依赖?”
(他点头,又不说话了。医生感到他对医生还是有种情绪,因为医生要他独立,这种情绪最好在治疗设置以内得到讨论。)
医生:“你对医生有哪些感受?”
李同学(缓缓地):“你让我自己负责,而父母总是替我负责。也许在你这里我可以成长,但在父母那里我更舒服。”
(这就是作为成年人和做小孩的不同了。)
医生:“也许成长必然要经历痛苦,不如抱着奶瓶更舒服,但是只有成长,才能做成年人,才能拥有好的社会功能,将来你父母不在了你才能自立。”
(他沉思着,又点点头。他们第一次咨询就这样结束了,约好下周再见面。)
(过了一周,他又来了。这一次,他看起来比上次
经过几次咨询,李同学已经结束了治疗。他现在变得更独立,更开朗,更加像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看着他走出咨询室的背影,医生在想,你我身边,不知还有多少这样抱着奶瓶不放手的孩子。李同学也教育了医生。对于当代青少年,需要社会和家庭合理的引导,该放手时就放手,而不是让他们依赖大人一辈子。
窗外,几许红叶飘落,也希望李同学将来的人生路能走得更负责,走得更自立。)
■心理分析
李同学这样的情况在当代大学生中比较普遍,他们拥有着骄人的学习成绩,被当作天之骄子送进大学,过后却发现自己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在选择中迷失自己。对于这样的青年人,主要是激发他们自己的成长动机,让他们丢掉奶瓶和拐杖,独立行走。这样在开始时会有些不适应,但是坚持这样锻炼他们是会有回报的。
有些人对心理咨询有些误解,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要无条件接纳来访者所有的人格特点,其实并不是这样。心理咨询师要做来访者“足够好的母亲”,也就是“该爱的时候爱,该严的时候严”,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非道德化:指的是当代年轻人不再用传统道德约束自己,这样有助于年轻人接纳自己,但另一方面也使部分年轻人出现斗志消沉、空虚无聊、不愿成长等弊端。真正的成长进步不需要苛刻的道德律条,也不需要“非道德化”,而是需要一个温和的道德。
挫败感:本文中指的是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无
原文出处:http://daxinli.com/zhichang/qiuzhi/xinli-74717.shtml
以上是关于不愿断奶的大学毕业生怎么找工作?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不愿断奶的大学毕业生怎么找工作?;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zhic/10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