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会以貌取人吗?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心理学-你会以貌取人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你会以貌取人吗?
虽然老话常说不要以貌取人,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通常在看到一个陌生人的0.1秒内,我们就不由自主地对他的个人品性下了结论,诸如是否有同情心、值不值得信任、是否有进取心、性格是否外向等。一旦这个第一印象形成,就很难在我们的脑海中消除。
不仅如此,生活经验似乎也暗示我们:人的品性和长相有关:那些外表看上去更有野心的政客在竞选中获胜的概率更高;看上去更强势的CEO所在的公司盈利的可能性更大;外表看上去富于同情心的人从事护理行业颇多;甚至,当两个男性疑犯站在法庭上时,比起外表成熟的人,娃娃脸疑犯被判无罪的可能性更大。
虽然不少实验都显示以貌取人这种生活经验有一定的正确性,但为何有这种联系却还没弄清楚。而且他们的研究只能显示,在非常明晰的性格上,如外向方面,外貌和性格有一定联系,但在其它的性格维度上却根本找不到这种联系。例如,一个长着张“诚实&rdquo
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脸部宽阔(两颧骨之间的距离相对眉毛到上嘴唇之间的距离要大得多)的冰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因暴力行为被判犯规的次数更多,包括用膝盖或肘部顶人、用冰球杆打人等。
根据他们的研究,脸庞更宽的男性,其唾液中的激素含量较高,而且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他们更有攻击性。若这个结论成立,是否就意味着,睾丸激素分泌水平较高的男性,一般块头更大、身体更强壮、更有野心、而且脸庞宽阔,而我们之所以认为有这种特征的男性更有攻击性,是因为进化“教会”我们这一经验,避免受到侵犯。
进化优势并不能完全解释我们喜欢以貌取人的倾向。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的学家Leslie Zebrowitz说,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仅凭外貌下的判断并不准确。我们喜欢以貌取人常常是生物本能反应造成的“过度概括”。
自然界中有许多“过度概括”的典型例子,捕食者对类似眼睛图案的反应,如一些蛾子
我们之所以会信服以貌取人的判断,原因是对他人外貌的偏见会让我们落入“自我实现预言”的陷阱。所谓自我实现预言,是指一旦你对未来的行为或事件预测,这一预测就
然而这一效应有时也会起到反作用,尤其对那些长着张娃娃脸的人来说。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长着娃娃脸的男孩及都会在他人大脑中情感的控制中心——杏仁核激起类似的情绪反应。但长有娃娃脸的人是否就像他们看上去那样天真无邪,事实却并非如此,如美国广为人
原文出处:http://daxinli.com/zhichang/renjiguanxi/xinli-108245.shtml
以上是关于心理学-你会以貌取人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心理学-你会以貌取人吗?;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zhic/11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