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精神康复会所在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国内首家精神康复会所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国内首家精神康复会所在
昨天上午,潮鸣街道艮园社区的一幢楼房内,传出阵阵乐声,一个男中音正动情地唱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里有一家特殊的会所———精神病人康复会所。十几名病情稳定的精神病人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下棋,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重新融入社会。
这家精神康复会所的名字叫“爱心俱乐部”,今年4月刚刚在下城区成立。康复会所模式,是杭州引进的促进精神康复新模式,这也是内地首家按国际会所准则成立的精神康复会所。
什么是精神康复会所?
从“爱心俱乐部”所在的艮园社区,到繁华的体育场路,仅仅五百米之隔。可就是这段距离,在很多精神病康复病人眼中,就是重回社会无
下城区精神卫生办公室的蒋琼萍副主任说,精神病人病情稳定出院后,面临的是
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精神医疗在上世纪60年代兴起了“去机构化”运动,也就是让原本长期住在疗养院的病人,在药物控制得宜且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重新
下城区引进的康复会所模式则来自中国香港。香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精神病人的社区康复工作,如今已经广为社会所接受。蒋琼萍去年曾专程到香港考察学习,那里的康复会所内精神病人的生活状态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和我们这里的工疗站不一样,我们对病人采取的是管理,而他们是服务,病人有很大的自主权。”
学电脑、打乒乓球、跳交谊舞丰富的活动让他们找回自信
我们到“爱心俱乐部”的时候,会员们正在开会讨论一天的工作安排。轮到当主持人的小田给我们介绍了俱乐部的基本情况和部门分工。小田说,在这里的会员可以跟着管理员学电脑、练书法,也可以找个舞伴学跳交谊舞,唱卡拉OK,打乒乓球,劳逸结合,生活丰富多彩,大家特别喜欢来这里聚会。据说,现在已经有会员学会了用QQ
“我以前在家里,整天就是吃药、睡觉,没事情可做。人很空虚的。现在不一样了,有很
“以前,妈妈叫我出门玩,我都不愿意的。现在我最好天天来这里。”另一个会员说,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这里没有歧视。”
在与大伙的交谈中,我们得知会员小田很会唱歌。小田也不扭捏,拿起麦克风,就要为大家露一手。一曲《敢问路在何方》唱得抑扬顿挫。之后,我们才知道,这里的会员个个都有绝活,书法、唱歌、跳舞、英语,样样都能拿得出手。
原文出处:http://daxinli.com/zhichang/jianya/xinli-104997.shtml
以上是关于国内首家精神康复会所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国内首家精神康复会所在;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zhic/11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