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心理学-中国人更容易 脸皮薄

  • 心理学
  • 职场心理-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3-05-24 01:39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心理学-中国人更容易 脸皮薄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心理学-中国人更容易 脸皮薄 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中国人更容易 脸皮薄

一位男士为了表示尊重和友好,要和女士握手,哪知这位女士的脸顿时变得通红,扭扭捏捏地和他轻握一下,马上触电般地把手抽了回来;一位父亲带着穿戴整齐的儿子参加朋友聚会,其他孩子都彬彬有礼,谁想自己的孩子竟在草地上滚得一身泥,这个父亲恨不得马上带着不争气的“犬子”离开……看到这些生活场景,人们可能会说:“这二位的脸皮真薄!”其实,在我们身边脸皮薄的并不少见。而所谓的脸皮薄只是国人心理外化衍生出的现象,其深层原因在于,中国人更含蓄、更好“ 面子”。

传统教化提倡含蓄

中国人含蓄的传统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道德教化就被一统于儒家的麾下。而儒家伦理的核心之一就是“礼”,包括君臣之礼、父子之礼、夫妻之礼等。它所要表达的实质内容就是,做人必须严格遵守道德教化。谦虚谨慎的人应受到尊重;而对于“狂妄之徒”必须予以压制。这里提到的“狂妄之徒”,就是那些在社会中,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有时甚至会无所顾忌的人。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是不允许这些“违礼”的人存在的。

此后,随着道德教化渗透到大众生活的各个细枝末节,并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巩固,大多数国人开始认为,只有做一个低调而含蓄的人,才符合传统规范。于是,含

竞技场职场心理学

蓄成为大多数人认可的美德。

中国人在意别

色彩心理学职场中运用

人的看法

同时,大多数人中国人都很看重面子。在待人接物时,如果出现让自己丢脸的事,就会觉得无地自容。这是因为,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基本上都是“人治天下 ”,人们在自控方面更多依靠感性的、主观的东西。因此,不少中国人很在乎别人的看法,一旦别人觉得自己做得不妥,就会感到羞愧。所以很多人都怕在人前丢面子,于是不敢多说话、不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

另外,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人害怕被拒绝。如果自己先示好,而对方不接受,那多丢面子啊。与其这样,不如自己被动点,先看别人有怎样的举动,自己再跟着效仿。即使丢面子,也是大家一起丢。所以,许多中国人在说话做事时,常常显得不够主动。

“脸皮薄”是把双刃剑

我们不能笼统地说“脸皮薄”是好是歹,其实它更像一把双刃剑。

从积极方面看,它是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表现。一个人如果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凡事都谦

宝妈重回职场的心理

虚,不刻意张扬,将会更顺利地融入社会。此外,“脸皮薄” 还是一种自省方式。这些人嘴上不说,并不代表他们的思想不受外界影响。事实上,他们更习惯给予自己充分的时间用来自省,反省自己是否遵守了既定的道德规范,在哪些方面是应该进行调整等。

从消极方面看,“脸皮薄”无异于给自己树起一面自我保护的“盾牌”。有些人在人际交流中,由于害怕出错,就过分地自我保护,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想法。除非大多数人表达了同一个观点,他们才会随大溜发表意见。这样,过

职场蜗牛的心理学

度的心理防护反而会让人觉得你不爽快、有心机。慢慢地大家就会远离你,给你造

职场性骚扰带来心理

成孤独感和不安全感。

这就提醒我们,“脸皮薄”要适度,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遇到非要给别人留面子的情况,再三缄其口也不迟。

原文出处:http://daxinli.com/zhichang/renjiguanxi/xinli-107577.shtml

以上是关于心理学-中国人更容易 脸皮薄 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心理学-中国人更容易 脸皮薄 ;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zhic/14153.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