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适应-过度适应悖论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心理学-适应-过度适应悖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适应-过度适应悖论
只有适应社会才能有一个立足点(以改造社会),而怎样才算是有了适应?在适应的同时如何才能保持儆醒,不被世俗化从而失去激情与创造性,辜负了改造社会的使命?社会适应不良,作为一个心理问题,有时甚至还会涉及到整个人格建构,事关重大。一般的不良,可能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的紧张、自我的退缩、性格的孤僻、自信心的衰弱等方面,严重的可能变得离群索居、愤世妒俗,变得不修边幅、不近人情、偏执而狂傲。有的甚至还会导致精神失常。从心理医生的角度来看,适应不良的危害不可小视。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普通人的社会适应都可以在良好水平上。适应良好与否很大程度上是自我感觉为标准的。只要一个人自己觉得这样挺好,也不出现对他人利益与权利的损害与侵犯,则可视为没有什么不良。问题是,尽管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已有千万年的历史,还是无法摆脱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的铁律,不得不在很多场所为了最起码的生存而放弃更高级的人生目标(比如道德感),以致于做出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说出违心的话,戴上厚重的假面俱,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自己不情愿的角色。这一切的痛苦早已在为了适应的口号中消泯了,有的人即使到了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的地步,还不能自知,更别说觉醒。这就是过度适应了。这样的适应的结果,久而久之便是被强大的世俗力量所同化,良知泯灭,是非感、善恶感、真伪感的判断力趋于虚弱,因而就落入了市侩永劫不复的陷阱;在巨大的从众心理与既得利益驱使下,不知不觉间,人性中比较向美向善的那部分本性也就逃到爪哇国去了,又何谈改造社会?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人早就成了社会前进的阻力,成为改革的反对派。过度适应的结果,久入鱼肆而不臭,不可能再有改革者疾恶如仇的个性了。那时的棱角尽失,
原文出处
以上是关于心理学-适应-过度适应悖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心理学-适应-过度适应悖论;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zhic/16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