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心理学-适应-过度适应悖论

  • 心理学,心理健康
  • 职场心理-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3-07-12 00:09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心理学-适应-过度适应悖论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心理学-适应-过度适应悖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适应-过度适应悖论

只有适应社会才能有一个立足点(以改造社会),而怎样才算是有了适应?在适应的同时如何才能保持儆醒,不被世俗化从而失去激情与创造性,辜负了改造社会的使命?社会适应不良,作为一个心理问题,有时甚至还会涉及到整个人格建构,事关重大。一般的不良,可能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的紧张、自我的退缩、性格的孤僻、自信心的衰弱等方面,严重的可能变得离群索居、愤世妒俗,变得不修边幅、不近人情、偏执而狂傲。有的甚至还会导致精神失常。从心理医生的角度来看,适应不良的危害不可小视。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普通人的社会适应都可以在良好水平上。适应良好与否很大程度上是自我感觉为标准的。只要一个人自己觉得这样挺好,也不出现对他人利益与权利的损害与侵犯,则可视为没有什么不良。问题是,尽管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已有千万年的历史,还是无法摆脱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的铁律,不得不在很多场所为了最起码的生存而放弃更高级的人生目标(比如道德感),以致于做出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说出违心的话,戴上厚重的假面俱,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自己不情愿的角色。这一切的痛苦早已在为了适应的口号中消泯了,有的人即使到了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的地步,还不能自知,更别说觉醒。这就是过度适应了。这样的适应的结果,久而久之便是被强大的世俗力量所同化,良知泯灭,是非感、善恶感、真伪感的判断力趋于虚弱,因而就落入了市侩永劫不复的陷阱;在巨大的从众心理与既得利益驱使下,不知不觉间,人性中比较向美向善的那部分本性也就逃到爪哇国去了,又何谈改造社会?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人早就成了社会前进的阻力,成为改革的反对派。过度适应的结果,久入鱼肆而不臭,不可能再有改革者疾恶如仇的个性了。那时的棱角尽失,

心理咨询职场压力

八面玲珑,势利而乖巧,奉迎阿谀拍马溜须,无不用其极而后快。青年中的不良适应是较常见的,其中体现了青年固有的激情、创造性与社会的惯性、习俗之间的矛盾冲突,有时也成为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解决之道在于不断地学习,加强现实主义教育,提高自身面对挫折、困难与逆境的能力,以比较成熟的姿态与社会求得不损及其改造社会志趣的和平共处,从而达到相对适应。而相当一部分中年至老年人,情况往往是过度适应。因为岁月不饶人

职场心理学与生活鸟笼效应

,常常在漫长的求生存的过程中,从小小退让乃至忍让,直至同化于落后的社会平均水平,陷于市侩而不自觉。他们变得非常保守,顽固,不敏感,远离新生事物,害怕社会变革。这部分人的病情其实更为严重,病症表现更为

在职场心理解压技巧

隐蔽,病根更为深埋,因而治理也更为困难。又由于表面上的适应假象,大多连求治的需要也丧失了,甚至于自觉过得还颇为满足,因而其危害也就深不可测了。从本质上讲,适应不应当成为健全心理的终极目标,至多只能说是一种生存水平的心理健康。心理学上的健全心理,应当达到发展水平。发展水平的社会适应,不仅要求个体与社会的冲突能在非暴力的和平方式下得以顺利解决,更要求个体时时不忘改造社会的使命,并全力以赴参与到社会变革中去,从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它要求当

成为大城市职场人的心理

事者的思维、行为都不为现有的习俗传统所囿,敢于挑战现状,积极进取,锐意创新。

原文出处

职场的健康心理维护讲座

:http://daxinli.com/zhichang/renjiguanxi/xinli-106326.shtml

以上是关于心理学-适应-过度适应悖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心理学-适应-过度适应悖论;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zhic/16580.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