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境界的永远朋友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黄金境界的永远朋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黄金境界的永远朋友
A有人说,朋友是一本书。用这样的眼光来研究广泛意义上的朋友,你会得到一些有意思的发现,那些邂逅之交是薄薄的活页文选,时相往还相交终生直到末了跟遗体鞠躬拜拜的是洋洋洒洒罗里罗嗦的长篇小说,衣冠讲究的朋友是硬得硌手的精装本,能力超众、特别能急你所需的是久翻不坏的工具书,与自己不在同一轨迹上的朋友是偶尔瞄上两眼的参考书,失意时可以斜偎在怀倾诉肺腑的异性朋友是对大众读者保密的“内部参考”或情书,红男绿女式的不乏潇洒但相交平平的朋友是世俗卡通画册,……能让人心向往之的最好的朋友当然是珍本善本,一旦别离,天各一方时,只好鱼雁传书,读读这些珍本善本的影印本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在拿起一本书的同时,其实也在失去另一本书,寻找、结识朋友的过程就是一个挑选的过程。人生阅历增进你的眼光,修养境界修正你的抉择,而且,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对友情也有不同的感受。交友之道一任自然,这可以拿一句流行歌词来表达:“平平淡淡才是真。”它道出了人生真谛,用在朋友交往中更是异常的传神之笔。朋友交往根本不需要本照着“少年/少女交友指南”之类的书本去操作,因为,当一个人的激情具有了可操作性,“朋友”二字的真义也就消失殆尽了。在我们情窦未开的少年时代,爱情的感觉尚羞涩地徘徊在青春期的门外,友情是最叫人向往的了。那时节,谁偶尔在学校传达室接到一封远方笔友的来信也会叫同学们羡慕得心猿意马起来。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在日记本上抄录些有关友情的名人名言,真诚地奉为圭臬。--当步入成年再回头扫描所走过的道路时,才发现那其实不过是少年的单纯罢了。你会发现泛黄的日记本子上抄的竟不乏互相矛盾或本身就矛盾着的名言,如:“金钱如粪土,朋友胜似金钱。”这里面包含了一个A(金钱)=B(粪土),C(朋友)>A(金钱),当然C(朋友)>B(粪土)的无意义转换。往往到了中年,你才会明白,朋友的寻找和交往并不需要操作性,它要求的不过是心灵的诚实相通。朋友在于默契,相交莫逆。心性相契的朋友是那种如秋水一般看似平淡,如风吹春林一般情趣万千,其中的真实含义太多了:诗性与风度,情趣与理智,洒脱与平淡,……就看你怎样来解读它。比如,朋友间的馈赠,哪怕是一块石子一片树叶,在普通交情的人眼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出自朋友之手的这样的礼物自有它被传递的理由,甚至有几分纳须弥于芥子那样的禅意。坦率的交往是友谊的要素,它使真正的朋友间平等相待。处在这样坦率的朋友群中,没有谁会不遗余力地把你夸成一朵花,你自己最好也别抱这样的幻想。对了,朋友之间最忌的是过分的吹捧,用王朔的说法就是:“过分的吹捧和寄予厚望有强迫一个体弱的人挑重担的嫌疑”,再就是会“造成一大批野心家和自大狂”,--不管怎么说,是坑害了朋友,如果这样的人还敢厚着脸皮称人家是朋友的话。长此以往,连自己的名声也坏了,您有能耐就当孤家寡人去吧你。B对于友谊,早期最为完整的研究见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占了整整两卷篇幅。他将那种相互取悦、相互利用的交往同那种一心只为对方着想的关系截然划分开来。在他看来,只有这后者才是真实的或真诚的友谊,而其它都是友谊的反面。在整部人类文化史上,有关友谊、友情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如果你能来得洒脱一点,并不拿原文出处:http://daxinli.com/zhichang/renjiguanxi/xinli-91393.shtml
以上是关于黄金境界的永远朋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黄金境界的永远朋友;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zhic/2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