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心理学-人际交往:“同病”才会“相怜”

  • 心理学
  • 职场心理-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4-04-13 10:00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心理学-人际交往:“同病”才会“相怜”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心理学-人际交往:“同病”才会“相怜”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人际交往:“同病”才会“相怜”

托朋友办事时,对方能不能答应你的要求,能不能全力帮你把事情办好,关键要看他是怎么想的。只要能找出双方的共同点,激起对方的兴趣,他就会全力以赴的帮助你有一对年轻的男女同事,彼此无论是在个性上、生活习惯上,甚至在交谈的观点亡,都始终格格不入。但最近为了攻克某个项目,他们只好勉强联手钻研。然而,除非工作的需要,两个人才有交谈,在私下,两人却形同陌路。

同事们看到这种情形,认为不太妥当,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可能会影响到项目的进展,于是他们纷纷设法改善两人的关系。最后大家决定,在工作之余和这对男女一起聚餐。

下班以后,他们到附近的一问餐厅吃饭。当服务员问他们想吃些什么的时候,这对男女竞异口同声地说:“牛排[”话音一落,双方不禁彼此对笑起来,也让在场的人都笑了。

从此,这对男女打破丁原有的僵局,成为了一对非常友好的朋友。

“不论多么琐碎,只要适合对方的共同点,都应该特别强调,才能产生共同意识。

职场男女比例心理学

”这是心理学上常用的手法之一。

因为不论任何人,一旦和对方之间产生了共同点,那么即使是初次见面也可以消除紧张感,并因此形成亲近感。经常安排具有某种目的的见面。就是利用这种特性来增加亲近感,而只要彼此打破心理界线,心理的距离就会接近,话题也会容易校对方接受。

我们在求人办事时,常可看到这样的一个事实:就是有人制造一个“共同的敌人”,把他作为批评的对象,结果,由于互相的利害一致,顿时使彼此之间的亲

职场心理学学习方法

职场新人心理变化

度大为增加。分析其原因,就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不会对自己以外的人全部容忍,一定会有一两点令人不满意的事或想加以批评的事,于是就利用如此特性,把共同敌人提出来当话题,以达到共鸣的效果。

当然,像这

浦东职场心理咨询师怎么考

样的情形一定要很熟悉对方的人际关系,否则常会弄巧成拙。

朋友之间交往的最佳状态,就是自始至终能与对方产生共鸣。我们应尽量寻求双方的相同之处,使对方觉得你和他利害相同、处境相同,因为只有“同病”才会“相伶”。

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卷人效果”,或者是“标签效应”。

这也是办成事的关键:找出共同点。这样才较易和对方引起共鸣之感。

只有“同病”者才易“相伶”,这点应当记住。

寻找共同的“痛苦”经历,使对方有“志同道合”的感觉。

在求人时,你最好着重强调一下彼此间的共同点。

例如。对方曾是你非常讨厌的人,但如果你们都有一个参加高考的孩子时,双方的感受就会有所不同。

总而言之,朋友之间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双方找到了一个共同点,彼此之间就会有

哈佛职场心理测试题

好感。只要对方对你产生了好感,被你激发起了兴趣,那么再托其办事,就容易多了。

来源于 心灵咖啡 原文:

http://www.psycofe.com/read/readDetail_21088.htm

原文出处:http://daxinli.com/zhichang/renjiguanxi/xinli-84739.shtml

以上是关于心理学-人际交往:“同病”才会“相怜”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心理学-人际交往:“同病”才会“相怜”;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zhic/22129.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