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成功标签制造童年恐慌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孙云晓-成功标签制造童年恐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成功标签制造童年恐慌
“孩子越小越容易发生童年恐慌,约9%的中小学生对生活感到绝望,产生过的念头。而这种儿童的恐慌是由于成人社会的成功标签所制造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在接受专访时尖锐提出这一观点。 高期望值注定孩子成为失败者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期待和学习成绩的要求可以说与现实完全脱节,这就注定了很多孩子会成为失败者。”2005年3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5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读博,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前15名。在孙云晓看来,家长的要求是极其荒唐的。在中国目前条件下,只有19%的同龄人进入大学,读到博士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前15名就更难达到了,并不是考好分数就一定能进入前15名的。如此高的期望与要求,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讲具有绝对的不可实现性。 孙云晓谈到,我们的孩子总是被一遍一遍地告知:不能上重点小学就不能上重点中学,不能上重点中学就不能上重点大学,以后就找不到好工作……这种压力链条的不断下移带给大多数孩子挫败感,令他们陷入恐慌与痛苦之中。有位年轻的妈妈焦急地告诉孙云晓,女儿近来烦躁不安,因为幼儿园里开了许多课,其中4门课都留了家庭作业,吓得孩子睡不着觉。还有一个在天津上幼儿园的小女孩居然掉起了头发,开始是一根一根地掉,后来就一片一片地脱发。妈妈带她去看医生,诊断结论是精神紧张所致。 “知识教育的提前入侵,使早期教育变成了早期摧残!”说到这里,孙云晓情绪激动。目睹
在交流中渗透正确的价值观 “在中国,成功总是用同一把标尺来衡量。‘一定要出人头地’成了一种共识,甚至连孩子自己都认为不能取得高学历将来有个好工作,就是对不起父母。这实质上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孙云晓认为,我们有些教育表面上叫素质教育,实际上没有掌握素质教育的真谛。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可以消除和预防童年恐慌的,它应该是以人为本,针对每个人的素质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而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必定会大批地制造童年恐慌。 孙云晓介绍,在日本,虽然学业压力也很大,但童年恐慌的现象绝对少于中国。因为日本的父母教育孩子做一个平凡的人,开花店、当售货员、学理发都是被父母认可的职业。德国的职业教育也很发达,学习成绩不好的人有很多出路。但是中国的父母都将读大学看作是惟一的出路,一味追求高学历、高地位、高收入。这个“高”就是夸大化,脱离实际。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孙云晓指出,家庭教育要以培养健康人格为核心。不要把眼光只盯在孩子成绩的增长上,而要关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认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保持信心。父母还要经常和孩子讨论人生大事和人生经验,比如将来做什么人,从事什么职业等,在交流中渗透正确的价值观。 成功并非物化的东西所能标示 “目前社会上单一的评价体系需要改变,成功观更需要改变。我认为,应该树立人人成功的新成功观。”
原文出处:http://daxinli.com/zhichang/renjiguanxi/xinli-80427.shtml
以上是关于孙云晓-成功标签制造童年恐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孙云晓-成功标签制造童年恐慌;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zhic/22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