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大学-读“辛酸父亲的来信”

  • 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
  • 职场心理-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4-04-28 08:00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大学-读“辛酸父亲的来信”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大学-读“辛酸父亲的来信”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读“辛酸父亲的来信”

11月1日,在南京大学的一个公告栏上贴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的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信的开头是这样———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

职场管理心理学讲座心得体会

。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

东城职场心理咨询收费多少

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种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父亲的信中还提到儿子在读大学的第一学期,一共给父母亲写过三封信,加起来比一封电报长不了多少,还是为了要钱。信中诉说了妈妈下岗、爸爸工资微薄的困难之后,还说:“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这封信贴出来之后,引发了南京大学师生的热烈讨论。有学生认为,这种现象哪个学校都有。有的学生一个月就花掉两三千元,交朋友的花费更大,出门旅游,节假日“玩情调”都要钱。在攀比和物质欲望的驱使下,有些学生只知向父母亲伸手,满足不了要求就抱怨。有的学生则认为,那个父亲实在可怜,养育多年终于使儿子实现了他当年的大学梦,却没想到儿子正变成一个只想从他身上榨油水的人了;但从另一角度看,此类父亲又是一个很可悲的人,因为“从头到尾他都没闹清儿子的变质与他昔日的教育不无关系”。

如今大学里真有这样的学生吗?要说没有,对此类人和事确实时

职场女性心理健康绿皮书

有所闻,有些更为严重;要说有,这真是令人寒心的现实!有学生认为这封信可能是编造出来的,但不少学生认为,即使是虚构,也是源于现实。这封信是谁写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存在的某种令人忧心的倾向,让人们看到一些大学生爱

职场心理专家讲述女性

心、良知和责任感的缺失,也让我们反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生身父亲这样冷酷的儿子,一个这么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会对祖国和人民有多么深厚的感情,会对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作出什么贡献。一个连父母亲都不爱的人,能够爱祖国爱人民,爱同事爱朋友吗?这很值得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深思。

应该肯定,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这不是一句套话。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抱负有作为的大学生。但一些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必须正视。我们希望这些心态和表现,只是一些大学生成长期的一段曲折,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

职场拍马屁的人的心理

值观过程中一时的迷惘。成长过程会有曲折、迷惘,这不奇怪。这种现象给予我们更深刻的启示是,不要以为孩子已经成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道德情操需要一点一滴培养,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放松。如何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特别是走好年轻时的每一步,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一个于父亲母亲,于祖国于人民有益的人,这是青年学生要认真思考、严肃对待的问题,也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高度重视、切实解决的问题。

原文出处:http://daxinli.com/zhichang/renjiguanxi/xinli-80306.shtml

以上是关于大学-读“辛酸父亲的来信”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大学-读“辛酸父亲的来信”;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zhic/22872.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