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处理-平衡人际 处理施与受的关系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关系处理-平衡人际 处理施与受的关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平衡人际 处理施与受的关系
人类的关系始于施与受,而施与受又开启了我们的清白与罪疚的经验。这是因为,一方带着期待而
无论快乐与否,当我们接受了别人的礼物,我们也失去了独立与清白。当我们接受时,会觉得对给予者有所亏欠,我们会因亏欠而感到不舒服,并且努力回报以使自己释放这样的压力。每一份礼物背后,都有这样的代价。另一方面,当我们不求回报地给予某人或是付出大于回报时,通常会以愉悦的方式经验到清白感,也就是当我们不亏欠任何人、无所求或没有得到任何赠予时,我们通常会有轻松而自由的愉悦感。
当施与受能够平衡,我们才能经验最深沉的满足。然而,为了维持前述清白的愉悦感,通常人们会有以下三种行为模式。首先是:
1、自我设限
有些人会为了维持清白感,而拒绝参与任
许多忧郁症的人采取这种生活态度,首先他们拒绝来自父亲或母亲(或双方)的给予,然后将这样的态度扩展到其他关系,最终导致这
我们会在另一些人身上看到完全相反的情况。他们愿意接受父母所付出的,这意味着他们接受父母如是的样貌,并且带着感恩的态度接受来自父母的赠予。这样的接受经验,是一种幸福的能量流动,这使得人们能在其他关系中也充分地经验“施”与“受”。
2、助人者症候群
第二种维持清白的方式,是否定自己对他人的需求,这发生在当我们付出多于别人的给予时。这种维持清白的方式是短暂的,一旦我们接受了他人的给予,这样的“权力感”就消失了。
有些人为了维持这样的“权力感”,常以一种“宁人负我,也不愿我负人”的生活原则来生活,而不愿接受他人的给予。许多所谓“理想主义者”,事实上都是“助人者症候群”。
然而,避免背负心理责任的自由,对关系发展是没有帮助的。有些伴侣在关系中只想打破原本的平等,保持自己优越的地位而达到心理平衡。当他拒绝伴侣的付出时,另一方可能也会拒绝他的给予,他的伴侣可能会经验到疏离及愤怒。这样的助人者,将会经验到空虚和怨愤。
3、充分交换
第三种是最美好的一种经验清白的方式,就是在充分给予及接受后的心理满足感。这种“施与受”的充分经验,将滋养关系的过程。这意味着一方不论得到什么,都能平衡地回报另一方。
对这样的清白感而言,除了施与受双方角色的流动外,交换过程中“等量”平衡也同样重要。我们小额的交换将带来少许利益,大量的施与受则带来丰富与幸福的感受。这样的幸福并非从天而降。大量回报将为我们带来满足、正义与平静。在各种维持清白感的方法中,这样的方式最能让我们获得自由,这样的清白将使我们心满意足。
原文出处:http://daxinli.com/zhichang/renjiguanxi/xinli-84528.shtml
以上是关于关系处理-平衡人际 处理施与受的关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关系处理-平衡人际 处理施与受的关系;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zhic/22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