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渴望爱的孩子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心理健康-渴望爱的孩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渴望爱的孩子
2012年4月14日,
心理创伤之一-----“亲生父母”的“赠送”
由于“亲生父母”家境贫寒,小山刚出生不久就被卖到了异地,这种买卖在大人眼里似乎非常正常,“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既暂时减轻了“亲生父母”的家庭经济压力,又满足了养父母对孩子的内在渴望。于是,孩子就作为一件“有价值的物品”由晋江转移到南安。而“按了指纹的说明”就成了这个孩子唯一的身世证明,也是让他既心痛但仍抱有一线希望和亲生父母有所连结的说明……
早期的“被卖”对孩子的幼小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孩子在被“卖”的那一刻,自身价值就完全被否定了,孩子得到的信息是“我是不重要的,我是家庭中多余的,我是不值得被爱的、我是可以随意抛弃的”。这种严重的无价值感会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辅导,也会成为早期“问题行为”产生的根源。
虽然孩子被卖掉,但是和亲生父母的血缘关系本质上仍然存在,并没有被“卖”而终止,“血缘关系”被认为是人生命中最深的关系,它代表着和家族中亲人的一种深厚的连接,是其他任何关系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看到很多早期被抱养的孩子,长大后回去“寻根”的一幕,尤其是在养父母没有给到足够的爱给孩子的时候,这种“寻亲”的想法会越来越强烈,实际内在心理是在寻早家族的归属感。
心理创伤之二-----养父母的离异
孩子出生后就被郑女士和丈夫抚养,于是孩子早期亲密关系的建立是从养父母那里得到的。良好的亲密关系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非常重要。婴儿是通过和母亲的“安全型依恋”而发展出良好的亲密关系,如果早期孩子并没有从母亲那里得到足够的安全感,那么,亲密关系很难建立,而这种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将来的人际关系、恋爱、婚姻、家庭。
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一种本能,而小山并非郑女士的亲生儿子,因此,对于养母是缺乏这种“爱的本能”,同时由于缺乏血缘关系的连接,这种爱会很容易成为“有条件的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从郑女士的离婚也侧面反映了养父母的夫妻关系,当夫妻关系出问题,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
心理创伤之三-----被寄养在爷爷家
小山的养母离异后改嫁,并拥有了自己的孩子,而小山则被寄养在爷爷家中,寄养史实际上是“被卖”行为的又一次上演,可以说是再次创伤,这种寄养实际上会加重孩子的低自我价值感,同时,被养父母的“抛弃”会引起孩子的内在愤怒感。这种内在的愤怒得不到处理会转为内在自我攻击和伤害,加上孩子自身的低价值感,于是这种自我伤害极易发生。
总
专家介绍:
刘静:广州白云青少年中心心理医生,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临床心理学本科专业,拥有医学和心理学双重背景,多次参加家庭治疗、家庭系统排列、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团体心理治疗,沙盘治疗等学习培训。一直从事青少年及家庭的临床心理治疗及心理咨询工作,曾参与广州市团委12355青年服务台的心理干预,擅长使用儿童与青少年短期焦点解决技术,认知行为疗法,绘画治疗,沙盘、游戏治疗等技术,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品行障碍,青少年的情绪及各类行为问题,以及家庭中亲子关系紧张等方面的家庭问题。
原文出处:http://daxinli.com/news/xinlikuaixun/xinli-64146.shtml
以上是关于心理健康-渴望爱的孩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心理健康-渴望爱的孩子;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zix/10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