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犯罪心理-导致青少年的犯罪心理

  • 犯罪心理,青少年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犯罪学
  • 犯罪心理学-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3-02-20 02:27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犯罪心理-导致青少年的犯罪心理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犯罪心理-导致青少年的犯罪心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导致青少年的犯罪心理

  为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犯罪心理,减少青少年犯罪,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对齐齐哈尔市少年管教所 138 名 15~20 岁的犯罪者进行了犯罪心理调查,了解到青少年犯罪心理是复杂多方面的。

  一、 青少年犯罪心理综述

  1 . 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 4.2 倍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夫妻离异超过百万对。在父母离婚后, 1/3 的孩子在五年内感到压抑,缺少目标的抱负。父母离异子女常出现品行障碍问题。孩子的父母,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对这一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认为这些出现品行障碍的孩子道德败坏,就放任自流,使这些孩子的心理与行为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产生危害他

犯罪心理学对视力有要求吗视频

人、危害社会的行为倾向,部分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 . 好胜心理的扭曲和演变   好胜心理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点,也是他们奋发上进的内在动力。如果在这一时期给予健康的思想教育,就能使其向正确方向发展。当前,在放像厅、电视节目中,放映武打片甚多,他们分辨能力差,抵制能力弱,受封建“行帮”思想的影响,甘为哥们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常常为哥们去打架斗殴、抢劫、盗窃,甚至行凶杀人。他们视打架斗殴为&ldq

犯罪心理学上的心理创伤

uo;英雄”,视冒险亡命为“快乐”。将好胜心的满足,建立在暴力与他人的痛苦之上。这种好胜心的扭曲和演变,是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又一因素。

  3 . 性心理的扭曲与强化   他们对性有一种好奇心、神秘感和“尝试欲”。在人性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下,少数青少年的性心理产生了扭曲,偷偷看黄色小说、色情报刊、黄色录像,甚至想模仿尝试其中的黄色情节,寻求剌激。这种扭曲心理的不断强化,一旦条件适宜,少数青少年会

犯罪心理学感情纠纷伤害

失去控制能力,实施攻击性的“性发泄”,走向了性犯罪。

  4 . 利已欲、消费早熟心理的恶性膨胀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的家长,不对子女进行适当的教育,反而对子女过分娇惯、溺爱,使子女养成任性、自大、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强烈追求个人吃喝玩乐往往会产生低收入高消费的矛盾,在心理上出现挫折感,为达到这种不正常心理的平衡,便走上偷、抢、骗的犯罪道路。

  5 . 道德水准失调,守法心理结构不健全   少数青少年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不畏法;没有建立健全的守法的心理结构,失去了起码的道德水准。人们厌恶的事,他们却赞美;人们赞美的事,他们却反对。如的人在失恋后,竟向女友脸上泼硫酸,认为是开玩笑;有的人认为持刀劫钱是小事一桩。这种心理道德水准的失调,导致了行为上的犯罪。

  二、 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 . 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父母的离异   青少年渴望得到母爱和父爱。父母离异时,必须对孩子加以引导,教育他们正确对待父母离异的客观事实。帮助孩子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同时,离异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份爱,要避免家庭阴

犯罪心理学是什么系的

影笼罩到孩子的身上,保证父母离异后子女的健康成长。   父母离异子女的心理健康应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要认真对待,加强防范。

  2 . 要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卫生教育   要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他们学习英雄人物,不要学“帮派义

精神病学的犯罪心理学

气”。组织他们收看一些健康向上的电影、录像、电视、书画、报刊,家长和教师必须注意榜样的作用,要给孩子和学生做出表率,要在耐心教育他们懂礼貌、守纪律、讲道德、讲文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 要对青少年进行适当的性教育   对青年(中学生)要讲性解剖、性心理及性行为的课程。让他们了解性科学,用科学的性知识保护自己的健康。引导他们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 . 积极开展道德、法制教育   应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和抵制错误的能力,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要对青少年进行道德、理想教育,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要多方位、多渠道地进行。家庭是子女成长和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苛求、简单粗暴、歧视讥讽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也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激起逆反心理。因此,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启发、诱导、鼓励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社会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防止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教育部门、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要齐心协力。要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原文出处:https://china.findlaw.cn/bianhu/fanzui/fzxlx/89203.html

以上是关于犯罪心理-导致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犯罪心理-导致青少年的犯罪心理;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fanz/9515.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