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心理学-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的产生和发展

  • 心理学,犯罪心理,犯罪心理画像,心理学发展,案件
  • 犯罪心理学-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3-02-22 01:36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心理学-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的产生和发展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心理学-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的产生和发展

  摘 要: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对分析案情、刻画罪犯具有重要作用,将是现代侦破工作的一大支柱。要重视和加强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深化犯罪心理学研究与教学,进一步发挥犯罪心理学在揭露、打击和治理犯罪中的作用。关键词: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刻画罪犯;作用;深化;犯罪心理学随着刑事犯罪日益智能化、个性化和重特大系列案件的不断增多,刑事侦破技术、方法和手段的不断研究更新和深入,以充分获取和利用有关犯罪信息,便成为正确分析案情、准确刻画罪犯,从而合理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有效地揭露和打击犯罪的重要途径。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的运用,便是刑事侦破领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的方面之一。因此,要重视犯罪心理分析,加强其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深化犯罪心理学研究与教学,进一步发挥犯罪心理学在揭露、打击和治理犯罪中的作用。

  一、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的产生和发展

  所谓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即是依据心理学原理,通过对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发现和收集,通过对罪犯心理活动以及影响、制约和决定其心理活动因素的研究分析,通过对其个性心理特征的描述刻画及其个性形成有关条件、因素的分析,并利用变态心理学、精神病学、犯罪统计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从而为分析案情、刻画罪犯提供帮助的心理学技术与方法。亦称心理分析侦查法、犯罪人特征描述、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心理线索侦查法、现场心理分析法等。

  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在运用过程中所关注的对象是与犯罪有关的各种“物质信息和非物质信息”,即犯罪心理痕迹。它包括所侵犯的客体,侵犯客体的准确性、特殊性,现场变化情况、变化特点,被害人的创伤程度、创伤特点,现场遗留物及遗留痕迹,作案时间、空间的选择,作案的知识、经验、技术特征,作案的工具、手段、方式、习惯、过程等一切与犯罪活动有关的能反映犯罪人心理活动和个性特点以及其他信息的因素。根据行为与心理以及影响、制约和决定心理活动有关因素之间关系的心理学原理,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化,其实质是行为人的行为动机、个性特点、当时的情绪状态、知识、经验、技能、习惯等构成的主体状况与特定情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心理活动的产物和心理状态的反映。

  行为与主体状况及当时情境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亦即行为人的主体状况和情境条件决定其行为及其特点。同时,行为还一定程度地反映着行为人的生活环境、条件和经历等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因此,根据人的行为活动,可以分析判断行为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个性特点,分析判断当时的情境条件,分析判断他所生活的环境和经历,从而从已知追溯未知,描述刻画出行为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心理面貌和特点来。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利用及其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正是基于这一基本的心理学原理。犯罪人无论是其作案动机还是作案时的情绪状态、作案经验、智能特点、年龄、性别、行为习惯、与侵害对象的关系状况、作案的预谋情况及其有关个性特点以及生活环境和经历等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通过犯罪行为所遗留的犯罪心理痕迹,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和折射出来。这样,就可通过心理分析为分析案情、刻画罪犯提供信息和依据,从而为刑事侦破工作提供帮助。[page]

  采用心理分析的技术与方法破案,其实并不是近年来的新发现。在长期的侦破实践中,国内外历代机敏的侦破人员早就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破案。这在许多文献资料和文学作品中有过精彩的记载和描述。但是,作为一门正式的系统的刑事司法技术或学问,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诞生于20 世纪50年代的美国。这种新的现代侦查方法是20 世纪50 年代心理分析实用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传播的产物。同时,也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犯罪率急剧上升,许多大案要案久侦未破,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美国警察机构迫于公众舆论和社会压力的产物。

  1940 年至1956 年,在美国纽约连续并有间隔的发生了80多起系列炸弹案,引起了社会极大恐慌。美国警方在百般无奈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怀着姑且一试的心态,寻求心理分析技术的帮助。心理分析专家詹姆斯·A·布鲁塞尔博士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精确而神奇地对案犯进行了描述刻画,十分成功地帮助警方破获了此案,从而使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名声大噪,引起了公众惊异和警察部门的重视,才使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进入刑事侦察这个隐密的活动领域。这一事实极大地提高了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及其心理分析专家的地位,成了心理分析侦查方法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标志着现代心理分析侦查方法的正式诞生。正如美国联邦调查局心理分析大师约翰·道格拉斯所说:“以40 年后的观点来看‘疯狂炸弹客’这的确是相当容易侦破的案件。但当时这案子却是而后犯罪调查中称为‘行为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分水岭,他是这领域的真正创始人”。几十年来,美英等国的警察机构十分重视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应用,有关机构调集了一批心理分析专家从事心理分析侦查案件的工作。

  美国联邦调查局还成立了专门研究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侦破重特大疑难案件的机构———行为科学处。英美犯罪心理学研究和教学中,犯罪行为的心理分析是一重要课题。如约翰·道格拉斯所说:“1969 年,他(霍德华·德田———引者注) 开始教授一门划时代的课程,名称叫做‘应用犯罪学’,最后改称为‘应用犯罪心理学’。

  1972 年,德田前往纽约,向詹姆斯·布鲁塞尔博士请教⋯⋯他同意私下教德田剖绘技巧。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德田办案的方式就有了重大突破,籍着把焦点放在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上,我们对于犯罪行为和动机有了许多了解。从某些方法来说,我们对于行为科学和罪犯调查分析这两方面所进行的都是建立在此Y

法学能报考犯罪心理学吗

43;⋯1977 年我到匡蒂科时‘, 行为科学小组’的讲师———例如开山始祖的霍华德·德田———正开始将布鲁塞尔博士的观念应用于侦破警方专业人士交给‘国家学院’的案件”。在笔者所见到的有关著述中,有着许多反映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及其侦破实案的内容,并且有不少犯罪心理分析方面的专著。美国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处的心理分析专家霍华德·德田、约翰·道格拉斯以及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应用心理学家戴维·坎特以及保罗·布里顿等是犯罪心理分析方法的开拓者和有名专家。经过多年努力,他们已掌握了一套根据犯罪现场痕迹,分析罪犯心理、勾画案犯个性形象特征的方法。

看犯罪心理学的孩子

一些过去久侦未破的案件被侦破,取得了不少令公众瞩目的成果。[page]

  二、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应是现代侦破工作的一大支柱

  长期的侦破实践和大量的案例表明:刑事案件的侦破与有关犯罪信息的多寡以及对案犯心理的正确分析把握与否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全力、充分地获取犯罪信息和正确分析把握案犯心理,便成为侦破工作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断案高手和破案专家,都十分重视捕捉和挖掘犯罪信息以及研究分析案犯心理。

  他们的高明和成功之处,常常在于善于发现不易为人们所觉察的细微迹象,并对其予以行为分析,使之具有心理学意义;常常在于对案犯心理进行深刻地洞察分析,从而发现潜在的内隐的犯罪动机及其微妙隐密的心理活动以及导致其行为动机和心理活动的深层原因。这在国内外许多经典侦破案例中有着生动的例证。所以,犯罪心理痕迹的研利用及其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的运用,常常是侦破案件的有效途径,常常为侦破重特大疑难案件提供了重要信息

犯罪心理学研究肢体语言

,发挥着关键作用。如上文所述的美国纽约系列炸弹案,就是心理分析专家在仅有的简单案情、案犯自制炸弹照片和案犯所写的几封简短的匿名信的条件下,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经过短时间分析,就十分肯定地对案犯的性别、年龄、民族、血统、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家庭环境、与亲属关系、婚姻状况、个性特点、工作经历、工作表现、体形、外表、身患疾病种类,甚至将来被捕时所穿衣服式样和将该推断公布与众后案犯的行为反应都做了准确详细的推断,从而为破获该案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帮助。

  又如曾发生在我国宁夏的“4. 20 爆炸袭警案”,在案件性质、作案目的确定上,爆炸现场被害民警的上衣被略微翻至腰间这一迹象,就引起公安部有关专家的重视,并根据这一迹象分析认定作案目的———抢枪,从而为迅速破案确定了正确的方向。

  再如某地发生的一起逼杀移尸伪造强奸杀人现场案:被害人上衣被解开,裤子被脱掉,但阴部却遮盖了一把油菜秆。刑侦人员分析认为,这一迹象反映了案犯的心理活动,反映了案犯与被害人的关系以及案犯的风俗文化和年龄特征。从而认定为亲属或有亲密关系的人作案,而且此人传统守旧,这样便迅速确定了侦查范围。破案后果然是公媳相奸,婆婆发现后逼杀了媳妇(逼其喝下毒鼠药致死) 后公婆二人将其移尸村外,伪造了强奸杀人的现场。但婆婆离开时不忍看到媳妇阴部毫无遮拦,便将一把油菜秆盖在了被害人阴部。这一盖便集中反映了案犯的心理活动,留下了其心理活动的明显痕迹,从而为侦破此案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信息。

  心理分析的技术与方法不仅能为侦破工作提供信息来源,它的作用还尤其表现在怪异、变态案件的侦破中。因为怪异、变态案件的作案者,往往具有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动机,其扭曲变态的心理活动和病理性的欲望、动机,不易被一般人

犯罪心理学第一季第16集

所理解。所以,如果按着一般的犯罪心理和行为规律来分析案情,组织侦查活动,就会造成大量警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致使案件久侦不破。这在世界各国侦破实践中都有过许多先例,许多大案、要案乃至世界著名经典案例有过深刻的经验教训。而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由于有着专门精深的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则对各类变态心理的认识和揭露有着特殊的作用。譬如上例所说的美国纽约炸弹案,就是运用心理分析方法,在对案犯偏执型反社会变态人格准确分析的

犯罪心理学私立学校

基础上,将其揭露和破获的经典案例。[page]

  另外,美国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处心理分析专家约翰·道格拉斯等成功侦破的苏特兄弟奸杀案,英国利物浦大学应用心理学教授、心理学系侦查心理学中心主任戴维·坎特运用“犯罪人特征描述”方法帮助警方侦破的约翰·达菲系列奸杀案(1986) 等众多案件,均是运用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成功侦破的典型案例。概言之,心

  理分析的侦查方法在侦破实践中有过许多成功的案例,许多奇案、怪案、无明显目的的凶杀案的成功侦破,使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认可。正如科林·伊万斯在《科学探案》中所言:“侦探们用心良苦,目前把寻求犯罪动机逐步转向心理学。在法庭界没有别的技能能唤起这样的争论,特别是在英国。心理学概念的实质要求重视犯罪分子在现场遗留下的心理痕迹。通过这些线索,可以构建出犯罪嫌疑人的性格结构⋯⋯作为传统研究技术的附属品,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毋庸质疑,早期心理痕迹应用的显著成功助长了心理学在案件侦破中的有效性⋯⋯从关于心理痕迹的争论来看,对作案人心理刻画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以后的侦探在侦查案件过程中,不但要依靠物质基础,还需要了解犯罪心理学,因为犯罪问题是非常复杂的”。

  综上所述,由于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对案犯分析所得的独到信息和线索以及它的研究利用对象———犯罪心理痕迹,比物证痕迹具有更深更细腻的内容,直接反映着犯罪人的心理活动,隐含着犯罪人的多种信息,如犯罪动机、个性特点、心理状态、与侵害对象的关系、犯罪经验与技术等等,具有物证痕迹不能替代的更深刻更广阔的信息作用,使它往往成为侦破工作的重要线索和信息来源,成为物证痕迹的扩展和延伸。因此,犯罪心理痕迹及其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是扩大犯罪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具有很高的侦破价值。它强化了犯罪行为现象与犯罪人之间的本质联系,为认识、揭露犯罪行为现象与犯罪心理及犯罪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帮助,拓宽了侦破工作的思路和视野,扩展了犯罪对策学的内容和方法,为揭露和打击犯罪提供了新的依据和途径。

  然而,传统的侦破理论和思路,注重物证痕迹的提取和利用,往往忽视心理痕迹以及犯罪人心理活动及其个性特征的研究分析和利用,实际侦破中常常使重要的犯罪信息丢失或放弃,给侦破工作造成损失。因此,在注重物证痕迹的同时,充分重视和收集犯罪心理痕迹,并通过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通过物证鉴定与心理分析的相互印证支持,从而更加全面、充分地获取犯罪信息,以分析案情、刻画罪犯、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便成为现代侦破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趋势。[page]

  综观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与发展,实践证明,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对扩大犯罪信息来源,深入揭露犯罪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动机、个性特点以及怪异变态的心理和行为动机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深化犯罪心理学研究与教学

  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是犯罪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我国犯罪心理学界20 多年来在犯罪心理学诸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和成果,为揭露、打击和治理犯罪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其较多侧重基本理论和犯罪及司法心理一般问题的研究总结,在犯罪心理的应用研究方面还较为薄弱,不够深入。除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和罪犯心理的测量、矫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果外,其他方面尤其是用于侦破实践的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还未被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实践中,犯罪心理学理论还未能很好地转化为警力,还未能卓有成效地服务于刑事侦破工作。

  这除了与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和侦破实践常常脱钩,实际侦破部门尚缺乏有关意识之外,与我国犯罪心理学在侦破方面的应用研究不够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要重视犯罪心理分析,深化犯罪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加强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及其在侦破实践中的推广应用。同时,在公安等专业的犯罪心理学教学中,突出相关内容的教学,训练培养学生侦破方面的心理学素质和意识。从而逐步使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等犯罪心理学的应用研究,进入侦破实践领域,更好地发挥犯

  罪心理学在揭露和打击犯罪中的作用。

  鉴于此,犯罪心理学界要重视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对侦破工作作用的宣传介绍。在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中,要给予犯罪心理学一定的地位和重视。特别是犯罪心理学要加强其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的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研究,通过犯罪行为特点与罪犯心理之间以及罪犯心理与其形成条件、因素之间对应关系的大量规律的研究总结,总结出一套根据犯罪现场痕迹,分析罪犯心理,勾画案犯个性形象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的理论和方法。使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既具有系统深厚的理论基础,又便于侦破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使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真正成为侦查工作的重要手段、方法和支柱。

  为此,犯罪心理学要大量借鉴国外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及其研究成果,同时,考虑我国的人文背景及民族文化特征和心理特点,研究总结出符合我国国情和人们心理特点的心理分析理论及其规律。要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重视大量实践案例的研究总结,使理论研究与侦破实践经验相结合,并不断地在侦破实践中修正、丰富和提高心理分析理论及其技术与方法。要进一步深入对行为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专门心理学科以及精神病学的研究,一方面从人们一般的平常的心理和行为活动中寻找挖掘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及规律;另一方面,从特殊的变态的心理及行为活动去理解、认识其犯罪行为的本质原因和规律。[page]

  另外,要借助犯罪统计学的方法和资料,并对有关犯罪现象及其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找出其特点和规律,以便为犯罪心理分析提供参考和帮助。同时,将其研究成果及时地反映在犯罪心理学的教学之中,以深化犯罪心理学教学,使之更加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增强犯罪心理学在训练培养公安专业学生侦破素质和意识中的作用。

  从而,通过不断地探索努力,使犯罪心理学在我国打击、治理犯罪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 (英) 罗恩·布莱克本. 犯罪行为心理学[M]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 ]邬庆祥. 现代心理分析侦查方法的产生、发展和作用[J ] . 刑侦研究,1994 (2) .

  [3 ]张成敏. 案史·西方经典与逻辑[M] .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4 ] (美) 约翰·道格拉斯,马克·奥尔薛克. 破案之神[M] .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5 ] (美) 科林·伊万斯. 科学探案[M] .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6 ] (英) 戴卫·坎特. 犯罪的影子———系列杀人犯的心理特征剖析[J ]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7 ]范 刚. 再论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利用[J ] . 犯罪心理与矫治新论[C] .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原文出处:https://china.findlaw.cn/bianhu/fanzui/fzxlx/9176.html

以上是关于心理学-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的产生和发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心理学-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的产生和发展;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fanz/9601.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