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古代犯罪心理学:没有证据创造证据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犯罪心理学-古代犯罪心理学:没有证据创造证据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古代犯罪心理学:没有证据创造证据
唐代名臣狄仁杰近年来很火,被电视剧、电影盯着不放。正史上的狄仁杰以治理国家留名,之所以被塑造成中国古代的福尔摩斯,完全得益于《狄公案》这样的小说。其实,中国古代的断案奇才们真是太多了,这些文官们读的是四书五经,参加的是科举考试,没有受过任何刑侦教育,却人人都是狄仁杰。
有一个案例相信很多人都觉得眼熟:某人被杀,找不到凶手,审案的官员抓来死者的妻子或不相关的人,放走时派人跟踪,见有人上前询问案情便抓起来,必是凶手无疑。这个案例在很多公案小说里出
以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这个人是陆云,西晋文学家。《晋书》载:他做浚仪县令时,一人被杀,找不出凶手,陆云就把死者的妻子抓进县衙扣了十多天才放出去,然后派人秘密跟踪,说:“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之与语,便缚来。”果然将奸夫淫妇一并抓获。人问
此后,唐代的李杰、宋代的元绛、庄遵有过相同的案例,唐代的蒋恒、张松寿有过相似的案例(他俩是把不相干的人抓起来)。后世官员们肯定都读过《晋书》,但还真不能说他们就是学陆云。
现代刑侦有专门的
北宋陈襄任蒲城县令时,发生盗窃案,抓住几个嫌疑人,谁都不承认。陈襄说某寺里有座钟能辨别盗贼,没有
与之相似,南宋刘宰作泰兴县令时,有一富户丢失了金钗,在场只有两个女仆,于是将她们送到官府,二人都喊冤枉。刘宰令两人各拿一根芦苇,说没偷金钗的明天芦苇还是这样子,偷金钗的明天芦苇将长长二寸。可想而知,第二天,偷金钗的那个人的芦苇被去掉二寸。
原文出处:https://china.findlaw.cn/bianhu/fanzui/fzxlx/9186.html
以上是关于犯罪心理学-古代犯罪心理学:没有证据创造证据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犯罪心理学-古代犯罪心理学:没有证据创造证据;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fanz/9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