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

  • 社会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2-09-18 00:10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一)导论

概念:

社会心理学研究他人互相的看法行为对彼此的影响力

核心:

我们的社会行为更取决于我们主观的情景解释而非客观情况

不同的信念、价值观和社会关系造就不同的行为

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渴望与外界建立积极联系

我们的直觉思维和深思熟虑思维在同时加工

当人们得知结果后,就试图找到有偏见的”合理“解释,即后见之明偏差

(二)社会中的自我

自我和自尊:

自尊,包括高自尊和低自尊,影响对自我的全面评价

高自尊的人会在自尊受到威胁时作出补偿,如责怪他人;低自尊的人会更容易自责

有能力做一些事是“自我效能”;喜欢自己是“自尊”

偏差现象:

人们往往高估别人对的评价,膨胀自我意象

我们比想象中的自己有更强的恢复和适应能力

焦点效应:人们往往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度

透明度错觉:人们往往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心理了解程度

自我服务偏差:人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防御性悲观主义:设置过低的期望水平保证自己可以达到预期获得心理安慰

虚假普遍性:高估自己失误情况的普遍性

虚假独特性:高估自己成功观点的独特性

自我妨碍:拒绝承认自己能力不行,而是暂时的外在因素,从而保护自尊

自我表露:向外界展示的受赞许的形象

(三)社会信念和判断

感知:

人们的评价会受当下感知的外界和自己的情绪所影响

事前判断会影响知觉,事后判断也会影响回忆

信念固着:人们执着于坚持自己过去的信念,即便信念的基础被证明了是错误的

期待效应:人被赋予高期望后会表现更好

偏差现象:

过度自信:更容易描述自己正确而非错误的理由

验证性偏差:更倾向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代表性启发式判断:个体推测出整个类别

易得性启发式判断:对熟悉的物体容易高估其出现概率

反事实思维:明白已经无法完成某项事件,就开始幻想“要是...就好了”

控制错觉:自己有参与就感觉自己可以控制随机事件的发生

趋均数回归:高峰后,任何尝试都会更差,不一定是方法错了;低谷后,任何尝试都会更好,不一定是方法对了

(四)态度和行为

态度和行为:

登门槛效应:先小请求,后大请求,降低对方拒绝率

认知失调:当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不一致时,我们就会感到紧张

偏差现象:

当为某事负责时,人们往往会夸大事情的重要性

人们倾向于将自己的行为解释为正确的

人们经常会高估自己的选择和贬低放弃的选择,以此来减少心理的失调

(五)基因、文化与性别

自然天性和后天教养

演化观点强调人类天性中的亲缘关系,文化观点强调人类在不同文化下的显著差异

性别:

女性通常有更多关心的同理心并且使用更多关系词汇,男人通常拥有更多的社会权力并且更可能实施身体攻击

男人渴望并发起性行为,而女性的性行为通常是由强烈的感情引发

文化:

人类创造文化、适应文化、又被文化塑造、延续文化

(六)从众和服众

从众是由于群体的压力而改变个体自己的行为或信念

表现形式:顺从,即迫于外部压力而与群体趋同但内心并不赞同;接纳,即指内心认可社会压力并在行动上保持一致

变色龙效应:自然地模仿他人的积极动作情绪等,来刺激别人喜欢我们

影响因素:人群规模、信念行为一致性、塑造者的权威性、公开、事先承诺过

原因:规范下可以获得接纳、别人的信息展示正确方向

(七)说服

说服路径:

中心路径:积极主动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时

外周路径:匆忙下结论导致肤浅的态度改变时

说服要素:

说服者:权威性(语速快信赖专业度也增加)、符合喜好

说服内容:使人心情愉快促进爽快判断、内容押韵流利增加信任、唤起恐惧情绪采取预防行为、双方同时论战时最先出现的信息更有利、双方观点存在时间间隔时离结果反应最近的后出现的信息更有利

渠道:容易理解用影像,复杂难懂用书面文字,无关紧要或陌生信息用大众传媒

注意:预先知道有人要说服你更容易激起反驳;人们受到干扰而没时间反驳时会增加说服力

邪教:

为个体困难提出新信念

一系列仪式和专业学习,增加说服感

提供支持性的社会关系

(八)群体影响

社会助长:

观察者或者竞争者的在场,会提高简单任务的表现或者会降低复杂难度任务的表现

社会懈怠:

当人们觉得在群体中未得到充分赏识时,在群体中的贡献少于单独干的贡献

当人们觉得群体本身非常重要时,在团队中也会付出更多努力

避免社会懈怠:控制团队大小、公布成员表现、帮助成员认识其他人的工作业绩、合理分工、权责分明

去个体化:

由群体引发的兴奋感,可能使人们抛弃道德约束和忘却个人身份,而顺从于群体规范

自我觉察对抗去个体化

群体思维:

群体讨论可能会强化最初的主导思想

在群体决策中,人们为了维护群体和睦而不做出异议

产生因素:群体凝聚力、外界信息隔绝、命令型和强影响力型领导、缺失信心和自尊心

预防:领导者保持公正、鼓励每个人提出批评评价和怀疑、指定反对者角色、找外部专家提出挑战、分成多个独立小组分别决议

(九)偏见

偏见是带有刻板印象的负面态度

根源:争夺稀缺资源、不平等的群体社会地位(有优越感的群体会用偏见来守护其高等地位)、以为人们得到的都是应得的、挫折产生对群体的敌意、越不熟悉越刻板印象、对外部群体的行为归结于其内在特点

影响:刻板印象难以改变、拒绝感知他人和聆听他人解释

(十)攻击

形式:

敌意性攻击:愤怒情绪并以伤害为目的

工具性攻击:只是为了达到其他目的而伤害

攻击的诱发:

喝酒、睾丸激素升高、挫折和挫败感、令人不适的感受、对方的攻击暗示等

(十一)吸引与亲密

友谊:

吸引因素:接近、外表吸引、信仰和价值观相似、对方的喜欢情绪(坏心情比好心情更能影响思维)、奖赏

爱情:

由亲密、激情和承诺组成

浪漫情景中,痛感会造成激情

亲密关系:

安全型依恋(才受到打击的更容易爱上别人)

平等的相互关系,即付出和奖赏是等比的

真诚好过于过度赞美

(十二)帮助行为

发生原因:

社交交换理论:即代价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

好心情行为效应:快乐的人更愿意帮助别人

社会规范和社会责任

自私是人进化生存下来的本质,但社会会督促贡献和帮助他人

影响因素:

遭受痛苦的人数增加会减少人们的关注

旁观者越多,责任分散,越会忽视

促进帮助行为:

减少紧迫感、减少模糊性、增加自我相似性、道德教养等

(十三)冲突与和解

冲突原因:

在稀缺资源下,双方目标产生冲突

合理化自己的行为,认为对方打破了公平原则,镜像知觉会加强不公正的感觉

现象:

囚徒困境:个人的最优选择与团体的最优选择是相斥的

公地悲剧:因为自己的利益造成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解决冲突:

拟定同一个目标或者克服同一个困难

第三方调解,消除误解

逐步、互惠、主动减少紧张

各取所需,各有让步

外在吸引

以上是关于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sheh/9342.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