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形成原因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大学生-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形成原因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形成原因
造成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的客观和主观因素是指影响大学生形成违法犯罪心理外在及内在影响因素。
1、物质利益已经不再被人们视为是“拜金主义”和“思想腐化”的反映,这块昔日烫手的“山芋”反而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头戏”,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有些人甚至把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个人成败得失的尺度。正是社会上这种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风
2、享乐欲望强烈。现在不少高校周围的餐馆、游戏厅、网吧几乎被学生占满,而教室里往往空空荡荡,不少大学生更愿把精力投入玩乐而不是学习上;另外,有的学生高消费心理突出,把穿名牌服装,买高档
3、不良情绪占主导地位。据报道在我国有焦虑不安、恐怖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只有不足15%的患者得到了适宜的治疗。而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研究也表明,大学生中有16%至25.4%的有心理障碍,尤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为主。而这些都是不良情绪情感体验,是消极的,当这种消极情绪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行为人就会出现情绪发作,产生犯罪动机,进而实施犯罪行为。那么,造成大学生不良情绪占主导地位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低下。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已初现端倪,强者和弱者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知识的重要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而大学生成为社会的、家庭的关注载体,使他们往往被赋予过高的期望值,从一开始,他们就面临较大的压力。然而在大学中,往往是强者与强者的对话,中学中的那种倍受老师关爱、备受同学羡慕的心理优势已不复存在,这会造成一些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大学生心理失衡,使其压力进一步增大,如再缺少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找不到释放这种压力的正常渠道,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再加上一定诱因,就有可能通过犯罪释放出来。如《北京晚报》报道,大学生马晓明,因功课不好,被学校退学,自感没法向家里交代而杀死了爸爸和奶奶,结果
4、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及产生挫折感。大多数犯罪大学生情绪不稳定,自控性差,行为冲动性明显,好感情用事,易产生挫折感。他的犯罪行为带有非常明显的非罪恶倾向。此外,由于现在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一出生就受到全家人的关爱,生活上可谓无微不至,“全家人围着一人转”极易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对于社会中的竞争、困难、挫折等往往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一旦受到挫折则缺少正确的判断和认识,造成心理的扭曲而走上歧途。
责任编辑:伶俐
原文出处:https://china.findlaw.cn/bianhu/fanzui/fzxlx/89259.html
以上是关于大学生-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形成原因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大学生-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形成原因;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fanz/9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