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的发展

  • 心理学,犯罪心理
  • 犯罪心理学-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3-02-20 01:18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的发展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犯罪心理学的发展

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本世纪以来,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学者逐渐增多,许多心理学家也加入了研究犯罪心理的行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S.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的冲动是犯罪的根本原因。他指出,人的意识由本我、超我自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代表与生俱来的欲望冲动,按“快乐原则”活动;超我代表社会道德标准,按“至善原则”活动;自我则对本我和超我进行协调,按“现实原则”活动。

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于自我对

犯罪心理学慕课期末答案

超我的依从力减弱,而趋向于本我的结果。他还认为,成人犯罪是由于退化而使幼儿时期原始的、非道德

犯罪心理学分析少年的你

的性冲动复活了起来。美国精神病学家W.希利和他的妻了A.F.布朗纳对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于1936年提出了“情绪障碍理论”。他们认为,违法犯罪行为是“不能得到满足的愿望与欲求的表现”。当年轻人的愿望和欲求长期得不满足,就会产生深刻的情绪问题。长期存在不满情绪就会导致年轻人采用违法犯罪的方式求得代偿性的满足。

美国犯罪学家E.H.萨瑟兰1939年在他所出版的《犯罪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不同接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1)犯罪行为是由学习得来的。

(2)犯罪行为是通过与他人交往的过程而学得的。

(3)犯罪行为主要是在与个人关系密切的群体中学习得到的。

(4)犯罪行为的学习内容包括犯罪方法技巧、动机、态度、理由等。

(5)在犯罪动机和内驱力的形成方面,主要是从人际接触中获得错误观念,即犯罪比不犯罪有利,使违法心理战胜守法心理。

(6)犯罪学习的结果随接触频率、时间长短、顺序、强度的不同而异。在犯罪多发区,由于同犯罪分子接触机会多,因此犯罪行为多是必然的。

德国精神病学家K.施奈德在1940年出版的《精神病质的人格》一书中,具体分析了各种异常人格与犯罪行为的联系。他发现易于导致犯罪的异常人格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意志薄弱型,这种人对外界的诱惑缺乏抵抗力,易受外人引诱而去犯罪。

犯罪心理学性考答案

(2)情感缺乏型,这种人缺乏羞耻、怜悯、同情、名誉感、良心等高尚情感,具有冷酷、无耻的人格特征。

(3)爆发型,这种人稍受外界刺激,便会暴怒,用暴力手段攻击他人。

(4)激奋型,这种人很容易激动兴奋,做事不谨慎、无耐心,很容易与人发生纠纷。

(5)自

国外的犯罪心理学小说推荐

我显示型,这种人有强烈的虚荣心,处处想表现自己,不顾场合和方法。

(6)偏执型,这种人顽固地坚持违背社会规范的错误观点和信仰,并付之于行动。

(7)情绪易变型,这种人喜怒无常,情绪一日多变,难以捉摸。

(8)软弱型,这种人缺乏人格的尊严,经受不了外界的压力,常违心地屈服于他人,做自己明知不该做的事情。

(9)自卑型,这种人极度自卑,否定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经验,认为自己

犯罪心理学故事短篇治愈

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只能依靠他人,或采取非法手段来谋生。

(10)忧郁型,这种人整日情绪低沉消极,遇到任何事情都看成是不利于自己的事,并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

原文出处:https://china.findlaw.cn/bianhu/fanzui/fzxlx/89251.html

以上是关于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的发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fanz/9497.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