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心理学-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因素

  • 心理学
  • 犯罪心理学-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3-02-20 02:42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心理学-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因素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心理学-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因素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因素

  嫉恨心理 进入大学后,优秀生集中在一起,一些人的优越感受到严重挑战,部分人经不起挫折而消

呼市警校有犯罪心理学

沉,当他们脆弱的意志控制不了狂暴的激情时,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消极合理化”心理 犯罪大学生尚未完全泯灭的良知和对法律的畏惧,使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冲突。他们往

学犯罪心理学能当警察吗

  在心里为自己将要实施的犯罪行为进行辩解,从而打消对被害人的怜悯和同情。

  空想心理 有相当多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就等于毕业后有好工作,当他们的想象与现实生活不相协调或出现差距时,便会产生悲观、愤怒的情绪,一部分人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追求刺激心理 伴随着学习压力的减轻,空余

电大犯罪心理学

时间的增多,大学生接触书籍、录像、网络等媒介的时间和强度增加,一些人便沉溺于网吧、录像厅。为了追求刺激、满足心理需要,不惜违法犯罪。

  冷漠心理 冷漠使有的大学生尽量回避人际交往,造成心理脆弱、偏执、自负等不良心理,容易和他人发生争执冲突。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更容易形成对老师及其他同学的冷漠。

  矛盾心理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新阶段,必然经常甚至强烈地意识到内心所发生的种种矛盾。这种心理矛盾既可以推动大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又可能

十宗罪是犯罪心理学的小说

沿着消极、错误的方向发展。

  自卑心理 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往往会产生消极、不自

被害人特征 犯罪心理学

信、抑郁、悲观失望等情绪,为摆脱这种心理,有时候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演化为犯罪。

原文出处:https://china.findlaw.cn/bianhu/fanzui/fzxlx/89195.html

以上是关于心理学-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因素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心理学-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因素;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fanz/9518.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