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心理学知识网,分享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是您学习心理学的好助手。

高等教育心理学之父,现代心理教育学之父

  • 教育心理学之父
  • 教育心理学-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 2023-03-02 04:29
  •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高等教育心理学之父,现代心理教育学之父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高等教育心理学之父,现代心理教育学之父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两点:1、高等教育心理学之父 ;2、现代心理教育学之父。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之父

现代教育学之父——德国赫尔巴特

心理学之父——德国冯特

教育心理学之父—— 美国桑代克

终身教育之父——法国保罗.朗格朗

课程评价之父——美国 泰勒

幼儿教育之父——德国 福禄贝尔

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美国华生

设计教学法之父——美国 克伯屈

程序教学之父——美国 斯金纳

俄国教育心理之父——前苏联乌申斯基

智力测验之父——法国比纳

二、现代心理教育学之父

现代教育学之父是谁?赫尔巴特(1776年~1841年)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其对欧美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等教育心理学之父,现代心理教育学之父

 

人物介绍

赫尔巴特(1776年~1841年)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其对欧美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88年,赫尔巴特进入奥登堡文科中学学习。1794年,升入耶拿大学学习法律。但是,赫尔巴特对法学不感兴趣,却被这所大学浓厚的哲学氛围所吸引,潜心研读了康德、黑格尔、费希特等人的哲学著作,为以后从事教育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1797年,赫尔巴特到瑞士担任一个贵族的3个孩子的家庭教师。3年的家庭教师工作,使他积累了不少的教育经验,对他以后教育理论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此期间,他还到布格多夫拜访裴斯泰洛齐,裴氏的教育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02年,赫尔巴特到格廷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即受聘在该校讲授教育学、伦理学及哲学等课程。1806年,赫尔巴特发表《普通教育学》。

1809年,转赴哥尼斯堡大学,被聘任为康德哲学教席。哥尼斯堡大学的20多年,是赫尔巴特学术生涯的高峰期。期间,他创办了教育研究所和师范研究班、附属实验学校等,努力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这一时期,赫尔巴特还撰写了包括《心理学教科书》等在内的重要的心理学著作。1833年,赫尔巴特重返格廷根大学任教,以讲授教育学为主。1835年,赫尔巴特还撰写了《教育学讲授纲要》。

著作

《普通教育学》(1806年)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理论基础

伦理学和心理学

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伦理学即实践哲学,主要体现为五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就是研究观念的科学,他重视和发展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意识阈”和“统觉”,统觉理论的含义大致为新的刺激加上意识阈里已有的经验,会形成统觉团,前提条件是兴趣。

赫尔巴特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研究的教育家,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心理学创始人。

道德教育理论

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可分为两种:“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可能的目的”是指培养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以便他们将来选择职业;“必要的目的”是指道德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指养成内心的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这是教育最必要的、最高的目的。

教育性教学原则

在西方教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教育性教学”指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教育性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教学和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育和教学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决定教学具有教育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强化教学工作中的教育目的性;对于“教育性教学”来说,一切都取决于其所引起的智力活动。

德育方法:儿童管理与训育

儿童管理是要防止恶行,目的是创造秩序,使教育更好地进行。训育是指有目的的进行培养,有利于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

教学理论

兴趣-教学四阶段论

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的四个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第一阶段:明了。

主要是让学生清楚、明了地感知新教材,儿童的心理处于静态的专心活动中,兴趣为注意阶段。

第二阶段:联想。

这个阶段主要是把新获得的观念与旧有的观念联系起来,形成新的观念。

第三阶段:系统。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概括、作出结论,使之概念化、系统化,并纳入原有的知识系列,以形成组织严密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四阶段:方法。

即通过实际练习,运用系统的知识,使之变得更加熟练、更牢固。

课程理论

关于经验、兴趣与课程

赫尔巴特认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对直观教材的运用,将使儿童的经验变得更为丰富、真实和确切。因此,应当在课程内容中排除脱离儿童经验的内容。只有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只有能够引起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儿童保持意识的警觉状态,从而更好地接受教材。他明确指出,要掌握知识,并且得到更多的知识,就必须有兴趣。

统觉与课程

统觉理论是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又一重要基础。根据统觉原理,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这就必然要求课程的安排应当使儿童能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逐渐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的材料。依据统觉原理,赫尔巴特为课程设计提出了“相关”和“集中”两项原则。所谓相关,是指学校不同课程的安排应当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所谓集中,是指在学校的所有课程中,选择一门科目作为学习的中心,其他科目都作为学习和理解它的手段。

儿童发展与课程

赫尔巴特认为,不同时代的文化成果集中反映了人类认识的不同发展水平。儿童个性和认识的发展重复了种族发展的过程。因此,儿童在一定发展阶段上最理想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种族发展在相应阶段上所取得的文化成果。以此为基础,赫尔巴特探讨了儿童的年龄分期,进而提出了课程的程序。

他认为,儿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婴儿期(相当于人类历史的早期),要加强对身体的养护,同时应大力加强感官训练,发展儿童的感受性;第二阶段是幼儿期(相当于人类的想象期),教学内容应以《荷马史诗》等为主,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第三阶段是童年期(相当于人类),分别教授数学、历史等,以发展其理性;第四阶段是青年期,继续学习数学、历史等,仍以发展理性为目标。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既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又反映了封建国家的特色,在我们今天看来并非是完全科学的,其教育体系中充满思辨和神秘色彩,许多论述也是带有一定程度的机械性和片面性。

但比起其先辈们的理论,无疑在科学化的道路上大大向前发展了。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强调课堂、书本、教师三中心,其教育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确立时期教育理论发展的水平。19世纪70年代以后,赫尔巴特和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思想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改革起了支配作用。

以上是关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之父,现代心理教育学之父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高等教育心理学之父,现代心理教育学之父;本文链接:http://www.znjk666.com/jy/24233.html。

  • 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7 祝健心理学知识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